尚有5個交易日,9月份便完結了,假若在本周五收市時,恒指能穩守14903點之上,則港股便出現連續上升4個月的大強勢。本周兩項較重大的事項,相信應該是本周二的賣地,以及周四的期指結算了。
近日本地銀行相繼調高利率後,估計對投資者置業的意欲有一定冷卻作用,不少地產發展商雖然仍公開表示對這次拍賣的土地非常感興趣,惟仍要待周二賣地時才知他們對該幅土地是否真的很有「興趣」。此外,可能是剛調升利率的關係,上周仍未見「有心人」積極偷步吸納地產股,不知是否擔心地產商再次以過高價投地,反而對股價不利。
另一方面,本周四為期指結算,但上周仍未見期指市場出現異樣變化,例如上周期指的每日平均交投量僅得3萬餘張,跟8月份期指結算前,交投張數平均達4、5萬張,略為縮減,相信這可能與期指的未平倉合約較上月同期為低有關。由於在8月份,期指的未平倉合約總數平均每日達13萬餘張,不知何解,踏入9月份,期指的未平倉合約張數卻忽然大為縮減了,正如附圖所見,8月及9月份期指未平倉合約之差別,9月份未平倉合約的數量明顯較8月為低。在未平倉合約數量相對不大下,可能在結算前後,大市亦不會有太「火爆」的場面出現。
企業業績欠理想
踏入9月底,又是美國的企業相繼公布第3季盈利「預告」的時候,當中有喜亦有不太歡喜的,例如上周美國最大的鋁業商Alcoa便發出盈利警告,表示第3季的盈利將未能達到市場預期,歸究原因是原鋁材價格偏軟,但成本卻因原油及物料價格上揚而增加,因而令利潤下降。估計類似情況也會出現在國企的原材料股份上(註:這不包括黃金類股份),而上周亦見這類國企股偏軟。
基本上,下月美國企業公布的業績,相信不會太理想,但它們卻有兩個「擋箭牌」,第一是近期高企的油價,其次便是美國相繼受兩個颶風蹂躪,這些皆對企業的盈利構成重大影響,令它們達不到市場的預期。而這些「理論上」皆不是管理層的過錯,因此便成為管理層「卸膊」的最佳藉口,但股價則當然照舊下跌。故相信10月初,美股的形勢可能不太理想,屆時可能亦會對港股構成一定壓力,不知會否影響領匯及建行的招股反應。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