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港估計有八十萬名成年人患上不同程度的抑鬱症(Depression)。世界衞生組織指出,抑鬱症將於二○二○年成為全球疾病第二號殺手,但卻只有少於兩成五患者得到合適和有效的治療。在過去本港情緒病患者主要以藥物治療來控制病情,但香港大學研究發現,藥物配合認知治療(CognitiveTherapy)除可更有效控制抑鬱症,其療效也可維持更長時間。 記者:趙燕婷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黃富強,引述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健康情緒中心於一九九九年的一項調查指出,本港約有八十萬人受到輕度及中度抑鬱症狀困擾。他指出,抑鬱症患者必須接受治療,否則病情會日益嚴重,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結合藥物治療及心理輔導如認知治療。
跳出陷阱放寬規條
黃富強說:「其實每個人都有特定嘅思想陷阱同規條,只係自己未必意識到,認知治療就係教人跳出陷阱同放寬規條。」他解釋稱,思想陷阱即不自覺地以慣常的負面思維方式去判斷人或事,例如認定若考不上大學,就「一定」沒有前途;而思想規條則是個人對自己、別人的期望和準則,當這些規條欠缺彈性時,就可能令自己感到挫敗。他指出,認知治療是透過思想引導,讓患者意識到自己的負面思想行為,並運用策略改變它們,除可用於抑鬱症治療,也可用於治療社交焦慮症等其他情緒病。
訓練社工提供治療
據港大研究顯示,患者在接受認知治療後,抑鬱症狀有顯著改善,而且治療效果在療程完結後六個月仍然維持。與接受治療前相比,患者的抑鬱症狀和思想規條於半年後分別減少四成二及一成一;而適應壓力的能力也增加七成六。
但黃富強力言,現時本港只有兩人接受過正規的認知治療訓練。有見及此,他將於未來兩年訓練十六位社會工作者運用認知治療,估計可為逾一千名十八至六十歲的有需要人士提供認知治療,有興趣可致電22990137查詢。此外,港大認知培訓計劃將於十一月十九日及二十六日、十二月三日舉辦三場認知治療應用工作坊,讓對運用認知治療處理抑鬱情緒有興趣的公眾人士參加,如有查詢可以致電2299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