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先後對調? - 李碧華

如果先後對調? - 李碧華

這幾天看各界對李敖訪京的兩場演講,學會一個字。其中一篇用上這「蔫」字,「蔫」音烟,指「東西已不再新鮮」,「花草因缺水份而委靡」。
台灣著名作家,立法委員,狂傲的節目主持人,向以言論大膽見稱。所以第一場北京大學的演講,沒有手稿,沒有禁忌,「打着紅旗反紅旗」,衝擊政治底線和言論自由。第二場在清華大學,已規規矩矩歌頌共產黨,鋒芒收斂,大拍馬屁,台下聽眾打瞌睡,譏為「愛國主義教育課程」。
大家看看霄壤之別的辭彙,便知有多失望。由風骨、勇敢、自我、漢子、獨立、英雄、闖將、啟發、精采、張狂、鋒利……兩日後變為壓力、收斂、沉悶、失色、自我閹割、安全、呆滯、擦鞋、乏味……
不談李敖訪華次站,上海復旦大學之行了。就這兩場演講,必然發生,成為歷史——但因為Timing的問題,所以「蔫」了。
如果先後對調呢?結果截然不同。先讚後罵,先暖身後辛辣,先軟後硬一記回馬槍,那就是「高」、「勁」、「強」,如花往燦爛開,而非朝委靡走。世上最吊詭的,是Ti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