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教育統籌局剛向三百間學校批出「脫貧」資助之際,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李國生昨撰文,狠批有些學校以漁翁撒網方式爭取資源,提出獎勵學生乘坐直升機遊香港、品嘗海鮮餐、資助學生往境外遊學等建議,偏離計劃的資助範疇和目的。而津貼小學議會及多間小學則反轟局方審批欠透明度。 記者:梁美寶
教統局推出《校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以資助家境清貧的小一至中七生參加課外活動。今年共有九百多間學校申請,最後只有三分一學校受惠。
校長反指審批欠清晰
李國生昨在教統局網頁《局中人語》中批評,有些學校申請資助時,未能針對學生持續發展需要,有些建議更偏離資助範疇及目的,如資助學生到美、加、澳等地交流,及獎勵學生乘坐直升機等。他又不贊成每名學生各自取津貼的建議,認為集中資源幫助有良好計劃的學校,才能達至最有效目標。
對於官員的批評,曾以坐直升機獎勵表現優秀學生的鮮魚行學校,其校長梁紀昌反指政府的審批過程不清晰,譬如該校有二百九十多人,其中一百三十多人為清貧學生,但向局方建議邀請清貧的中學生來校替清貧小學生補習的建議,卻在沒有解釋下遭否決。
「係人都知道大角嘴係最貧窮。我哋學校一個仙都冇,真係冇天理。」梁紀昌強調,該校的直升機獎勵計劃是利用學校餘下基金進行,並非申請政府撥款。
津貼小學議會主席、油麻地天主教小學校長葉楷俊說,該校有約一百名合資格學童,但申請的兩個計劃均冇獲批。「當初教統局誘導學校去做計劃書,又要人哋有創意。𠵱家係唔夠資源批畀學校,又倒轉話學校唔好,咁令學校好氣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