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的呼聲 - 邁克(文化浪人)

麗的呼聲 - 邁克(文化浪人)

《長恨歌》參加威尼斯影展,有搖旗吶喊癮的本地記者一天到晚以「女主角呼聲很高」作文章,煩都煩死。甚麼地方傳出來的呼聲?又沒有人從貢度拉掉進運河!
想不到戲裏倒有養在深閨的「麗的呼聲」演雙簧,真是令人喜出望外的花紅。銀幕上扮得有點像張瑛的吳彥祖甫開口,我就身不由己暗暗讚歎:普通話說得這麼漂亮!再聽,聽出端倪來了。雖然口形配合得幾乎無懈可擊,可是音量顯然並非發自那管精緻的喉嚨,誘人的阿當蘋果自顧自上上下下,應地心吸力呼喚的是另一把嗓子。
這聲音似曾相識,究竟在哪裏聽過?略低沉的語調,溫柔而不膩,清爽但帶點留戀,字與字之間有種內置空間感,教人想入非非。在耳邊徘徊,起初心滿意足,漸漸貪得無厭,恨不得能一頭鑽進嘴巴裏,像坐進設計得恰如其份的音樂廳,好把那抑揚頓挫聽得更親切些。啊,不會是廖凡罷?不會不是廖凡罷?
去年林奕華胡恩威籌備《半生緣》,千里迢迢到北京找演員,很早便決定由廖凡演男主角。照片左看右看,實在想像不出他就是張愛玲筆下的世鈞。好的壞男人,或者壞的好男人,似乎都不會是他這個樣子。雙頰太瘦削了,眼睛骨碌碌的蠱惑,那種街頭氣味也與書裏優柔寡斷的二世祖有距離。後來拍了造型照,無印良品風格的背心,淺色的襯衫,樸實的斜布褲,眼前一亮歸眼前一亮,還是覺得我們的曼楨不會和他談戀愛。
直到在台北的劇院,聚光燈打在面向觀眾的演員身上,劉若英問:「你是甚麼時候起開始喜歡我的?」坐在她身旁的男人輕輕答:「第一次看見你的時候」,我才整個人酥軟。戲中人一見鍾情,台下的我是一聽鍾情,三小時的演出,在那把聲音裏盪漾,如夢如幻。
後來北京重演,經過一輪掙扎,還是去了看。在後台進進出出,幾天下來頭點得多了,有相識的錯覺──我一直相信沒有人知道我姓甚名誰,也很享受沒頭沒臉的自由。有一天試完小蜜蜂,廖凡忽然說:「每天晚上開場,一坐下來總剛剛看見字幕打出你的名字。」我感到非常窘,閃頭縮尾的同志被揪出來(out)公開身份,滋味大概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