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互聯網監管要釐清界線

傳訊四圍炳:互聯網監管要釐清界線

談論監管互聯網的問題,是一個十分敏感的題目,原因無他,若果大家追索互聯網的歷史和發展過程,會發現它從來都是和自由、開放、和平等等價值(或者包括放縱)有關,分散式而非集權式的網絡布局,鼓勵公眾分享和交流,而又進一步推動了網絡的發展,造就了思想和表達的解放。既然有這樣子的前提,任何形式的監管都會被理解為扼殺自由空間。即使真的要管起來,既並不容易,亦會被認為管制言論,好像中國式的網絡監管機器,總成為極權政治的代名詞。

澳洲禁網上鼓吹自殺
不過,網絡發展無遠弗屆,自由的實踐偶然也會踏過某道德界線,引起某些人士的不滿和反撲,掀起「自由也有限制」的講法;或者以保護某些人為名,例如小孩或弱勢人士,用來支持限制某些人行使「自由」的監管措施;或者認為不論是否在執行上有困難,互聯網亦應與其他媒體看齊,像廣播或文字媒體在色情或暴力內容上受到監管。
筆者上述的言論,是日前參與的一個有關管制互聯網的研討會後有感而發。新近加入監管互聯網行列的不是甚麼極權國家,而是向來有一定民主傳統的澳洲。澳洲政府有見網民在網上發放招攬安樂死的內容,變相鼓勵自殺,因此於月前訂立有關自殺的刑事條例,凡在網上「鼓吹」自殺行為者則屬違法。儘管法例涉及宗教對生命的意義,法例最後仍在一片爭議聲中通過。

平衡各方利益免起爭端

濫發電郵也是一樣。香港政府一向不願對這類涉及商業的宣傳行為立法,以垃圾傳真和街上的電訊服務推廣員為例,他們所造成的滋擾不下濫發電郵,但政府一向很少理會。不過,工商及科技局上月曾指出,政府正積極草擬針對垃圾電郵的法案,估計年底可作公眾諮詢,明年可提交立法會審議及通過。打擊濫發電郵的法例,最值得關注之處,是如何在保障收件人利益與正當商業宣傳間取得平衡。
互聯網要規管的問題還有很多,究竟政府何時會管,何時不管,所持的原則是甚麼?政府需要交代清楚,向公眾釐清其監管互聯網的哲學,避免引起扼殺言論自由的爭議。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