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垃圾改變了我命運。」有京城垃圾大王之稱的杜茂洲,十五年前只是一名月入不到二十元的四川農民,但現在是北京茂洲學琼物資回收公司董事長,身家過百萬,出入有私家車及私人司機接送。他回憶初到京城拾荒時說:「感覺垃圾好像是天上掉下的餡餅。」
杜茂洲有高中文化程度,在四川巴中老家曾做過小學代課老師,修理電子及養豬等,九○年開始到北京成為拾荒者,最高一天能賺到三十元,比他在家鄉時一個月的收入還多。當時他認為「拾荒是天底下最好的職業」,無論是普通市民,還是政府扔掉的垃圾,在他眼裏都是寶。
杜茂洲經過一段時間,總結出在市中心高消費人群中,垃圾的「含金量」比較高;大型地盤的鐵管、鋼管及橡膠等則有很高利潤。
「我教書沒改變命運」
他由穿的、用的都靠撿來,四年後解決了溫飽問題,在九四年開始花錢買衣服。靠執垃圾起家,杜茂洲感慨地說:「我教書沒有改變命運,搞無線電修理沒有改變命運,拾垃圾卻改變了我命運。我沒想到我會當老闆,也沒想到我出門坐小車。做夢也沒想到……」
執垃圾致富的杜茂洲每次回鄉,都會帶一大幫同鄉到北京撿垃圾,而他則由拾荒者轉型進軍廢物回收產業,變成了承包商和銷售商,開設垃圾回收公司及塑料加工廠等。杜茂洲又將手下的拾荒族分門別類,分成金屬組,塑料組,鞋底膠皮組,玻璃組及紙類包裝組等,並將拾撿,回收、分類形成產業鏈。
「現在生意愈來愈不好做。」杜茂洲表示,隨着政府提倡再生利用及市民節約觀念加強,他手下撿到的金銀銅鐵都大減,而且京城也愈來愈多同行競爭。據稱,北京現時約有十萬大軍的拾荒者,其中一半來自四川省,河南的也有近兩萬人。
《財經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