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早看天。
–旅行家箴言
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個世界的生僻角落,變成人人心中的故鄉,他們褪色的青衫裏,究竟藏着甚麼法術呢?
–旅遊作家余秋雨
筆者從小就喜歡遊山玩水、尋幽探勝,這一生,足跡遍及半個中國,餘興仍未減,猶想暢遊尚未踏足的西部和西南角這半壁江山,一直縈繞心懷,宿願未償。
提起宿願,應是在新加坡小學年代樹立的。當年抗戰軍興,就讀小學旁邊有一座古廟,廟中有一個年輕廟祝,狂熱愛國,喜歡收集破舊抗日畫報,為我們這些小學生講述國軍反擊日寇的豐功偉績,對着國軍將領事蹟背得滾瓜爛熟,不免亦經常描繪東北松花江、長城勝景,說到激昂時,就高歌松花江上和黃河頌,激發出幼小愛國心靈。因此,筆者從小就立下三大志願:一踏足長城;二松花江洗腳;三長白山看林海。
確實,不到中國,就不知道河山之美麗、江河的雄滔,更不會體驗到中國五千年悠久豐盛、深奧妙趣傳統文化的底蘊。
隨意舉幾個勝景遺蹟說一說。
在浙江普陀山,有一尊「不去觀音」。為甚麼稱為不去觀音,原來我國盛唐時代,日本很多僧人前來中國學佛。其中有一位道行高深的和尚,學完佛道之後準備回國。當時他看中一尊觀音,雕得非常純美精緻,不忍割捨,於是十分珍惜地緊抱着搭船回國。不幸,帆船中途遇暴風雨沉沒,和尚溺斃,觀音像也一起沉落海中。幾年後,沿海的一位漁民在海灘上拾到這尊漂流而返的觀音像,一查之下,原來就是被日本和尚抱去的那一尊觀音,於是命名為「不去觀音」,供奉在廟裏。
在河南輝縣城,有一處殷太師廟,廟內一座土堆及墓碑,上面寫着「殷比干墓」。這座已有幾千年歷史的古墓堆,並沒有甚麼值得觀賞的地方,如以杭州的岳墳比較起來,顯然是荒廢多時了。但是,據導遊介紹,墓上長有一種草,只有種植在比干墓上才得以生長,種植在其他地方就枯死了。
這個現象如果與比干的事蹟聯繫起來看,就會意境深遠。話說《封神演義》中的殘暴紂王與其愛姬妲己荒淫無道,忠臣比干看不過眼,時時規諫,引起妲己懷恨,設計陷害比干。一天,妲己偽裝心絞痛,欲借得比干的玲瓏心做羹湯,才得以療治。荒唐的紂王竟然默許,使到忠心耿耿的比干,當庭自剝心瓣擲與妲己,立即狂奔出殿,騎馬奔馳,途中聞民婦賣無心菜,立馬問道:「人若無心,如何?」婦人坦告:「人若無心,即死。」比干大叫一聲撞下馬來,一腔熱血濺塵埃。書上說婦人若是回道:「人無心還活」,比干亦可不死云云。
筆者三十五歲坐運木材車上長白山,完成了少年時代的最後一個心願。一九五一年登上長城,一九五四年分配到哈爾濱法院工作之後,經常到松花江浸腳溜冰。這三大願望實現之後,深感思維增闊,胸懷擴展。但只有到了七十歲,在偶然機遇中爬登泰山,那時才深感孔老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真正意義。
做為一個中國人,如果不爬登泰山,仰看峻山奇嶺,沉思帝王功業,確是冤枉此生。古代帝王,都把泰山看作是神仙們居住之處,文人則以最美的詩歌和文章歌頌泰山的崇高神聖。如從遠看,泰山似丘陵小山,可是當你爬登山徑直上山頂,就會感到「山外一步可登天,山中一步幾千年」(易君左詩)的意境。你知道秦始皇到泰山封禪(《史記‧封禪記》:「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昌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中途遇到暴風雨,被迫躲在大樹下避雨,雨後繼續登山,還將遮雨的大樹封為「五大夫」。現在雲步橋上留有一座「五松亭」。你見到泰山頂上一座玉皇宮,宮前立着一塊光滑滑的大石碑,乃是秦始皇的宰相李斯所立的「沒字碑」,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如果你能爬登六千七百級的石級通往南天門的天街,頓時感到手就能觸到寒氣迫人的天宮,呼吸直與蒼穹通。正如易君左的詩所描述:「南天門內天門通,南天門外天門窮,南天門下天門近,南天門上天門終。」但最驚心動魄、印象深刻的當推爬登泰山石級時,後面人仰頭看見前面人的腳底,前面人回頭只看見後面人的頭頂,身貼岩崖,舉足維艱,多一步就可以觸摸到天庭了。
你遊過蘇州的生公講台嗎?話說晉朝有一位和尚生公到蘇州講經,無人聆聽,他就把石頭搬在平台上,講吓講吓,其中竟有一塊石頭點頭。今天擺在講座前就有一塊四方石塊,稱為「頑石點頭」,為後世冥頑不靈之輩的一種教訓。
蘇州雖無金陵王氣,亦非大型戰場,更不是古都大城,但蘇州每一塊石頭,每一草一木,亭台樓閣,都滿載笙歌豔舞,才子美女哀怨流情。這裏發生過越王勾踐,吳王闔閭生死鬥爭報仇雪恥的悲劇,也產生了天下第一美女西施,迷惑夫差荒淫誤國,終至亡國,西施最後偕其情人范蠡泛舟太湖而隱遁。江南才子唐伯虎,也在蘇州點秋香,傳出三笑的香豔故事,當年會秋香的一塊枕頭石,還擺在原地。而說到石頭,無人不對其中一塊中間有一條尖削裂痕的試劍石動情,傳說是吳越王煉名劍時試砍的一刀,其銳利之力歷歷在目。
蘇州還有因唐代詩人張繼的一首「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傳誦名詩而成名的楓橋寒山寺,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的虎丘古塔,有闔閭塚所在地虎丘山,以三千扁諸、魚腸名劍為陪葬的劍池等等,都是值得流戀的古蹟。總之,蘇州的風華和淒楚、靈氣與秀麗,正如韓國詩人金滄江的詩所描述「未洗千年亡國恨,姑蘇城外水空多」。
但筆者打算旅遊其他半個中國,去西北古都西安看秦俑和大雁塔,去敦煌看王道士如何把大批國寶賤價賣給外國人。也想去新疆呼吸西域的空氣和欣賞漂亮的大坂城姑娘,更想在成都參觀杜甫的草堂、到歌樂山考察大佛和研究「大江東去,佛法西來」這一長對聯。到西南,也想去桂林享受「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或踏足瑞麗和西雙版納的少數民族聚居山村。當然,更打算爬登華山、峨嵋山、武夷山,乘船過三峽,騎馬蒙古草原,遊覽徐州關盼盼的燕子樓,三國戰場,也可停留鎮江金山寺,回味當年高僧指稱長江上只有兩艘船,一艘為名,一艘為利的高深哲理。
人說東北安東附近出產一種背殼有足印的螃蟹,特別美味。相傳數百年前薛仁貴征東,大軍之能夠進入高麗(現在韓國),完全是踏着這一帶沼澤中出產的螃蟹完成,由此蟹背上留下鮮明的足印。
春秋時期楚國名將伍子胥,為權奸所害,父兄被殺,毅然棄楚奔吳,逃到安徽含山縣的古道昭關,發現圖相高掛,戒備森嚴,倖遇採藥夫東皋公,冒着株連九族危險把他帶回家,連續七日無計可施,伍員一夜之間白了鬚眉。於是東皋公設計,以貌似伍子胥好友皇甫訥穿上子胥服裝故意被捕,使伍氏得以蒙混過關。伍氏投吳之後興兵報仇,並將慘遭酷刑削去雙足的皇甫訥從獄中救出,後人在關口拱門建有一座伍子胥廟,以黃楊木雕刻三賢之像供奉,並以詩讚曰:「伍員無計過昭關,七日鬚眉白如霜;皋叟深謀誠可羨,訥公足廢見忠腸」。
你聽過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嗎?這件事發生在皖省利辛縣南的展溝集,春秋時魯國大夫展禽、名展獲、謚號柳下惠,為人賢明,又無邪念,一天傍晚,路過柳林村,遭遇暴雨,躲避在柳樹下,恰有一名美女相對而坐。展禽目不邪視,旁若無人,美女先以衣服單薄為由求展解寒,後再三要求坐在展禽懷內,以求溫暖,屢經懇求,仍以男女授受不親相拒。最後,少女以展品德端正,雖坐入懷中,必不生邪念,並以寒冷病倒恐家中老母無人服侍說服展禽准其坐在懷中過了一夜而始終不亂,深獲少女稱讚「人言展大夫正人君子,果真名副其實」,千古傳說柳下惠坐懷不亂,並建展禽廟以宣揚。如果歷史重演,你會坐懷不亂嗎?
還想到五大山岳之一、被譽為天下第一山的華山去登高賞景。老子曾在華山修道,驅其鐵牛,一夜之間,犂成高達五七○級的華山山道,名叫「老君犂溝」,真武宮後有一條鐵索,上繫鐵犂一把,為老子遺蹟。唐朝文學家韓愈曾鼓足勇氣爬上蒼龍嶺,猛回頭一望,竟恐懼失色,自度絕無生還希望,於是寫了遺書投下澗,抱頭痛哭起來,後經華陰縣令營救下山。如今岩上仍刻有「韓愈投書處」五個大字,以誌其事。
祖國江山如此多嬌,風景這麼獨好。有幸得以遨遊祖國長江大河、崇山峻嶺、高峽平湖、幽谷深林、淌漾留連於瀑布清泉、小橋流水,哪怕是清風明月,藍天白雲,天黑風高,都是值得去觀賞、體味、感受,正如杜甫所吟:「吾獨胡為在泥濘?青鞋布襪從此始!」走遍中國山河之後,天下的山就不是山,天下的水就不是水。你能不愛祖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