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去世已經十年了。前幾年臺灣皇冠出版了張愛玲作品全集,但遺珠仍不少。最近張愛玲研究「首席專家」陳子善不負眾望,在茫茫報海書濤中打撈出一批張愛玲的佚文,既有散文小品,也有電影劇本,還有幾十幅張愛玲的繪畫作品,取前人「千載沉香遺迹在,誰將絕調寫風神」詩意,編成《沉香》,在海峽兩岸同時出版。
《沉香》剛問世,「張迷」的興奮勁還沒退,張愛玲四十年代在上海一張小報上連載的小說《鬱金香》又被打撈出來了。據現代文學專家吳福輝和他的博士生李楠介紹,他們在四十年代末上海的一份叫《小日報》的小報上發現了署名張愛玲的連載小說《鬱金香》,從一九四七年五月十六日至三十一日,連載十五天,每天六、七百字。故事發生在一個大家庭中,女僕金香與大少爺相愛,二少爺也追求金香,同時還穿插着家族中正房側房的明爭暗鬥,是一部典型的「張愛玲風格」的小說。
陳子善說,張愛玲因為在敵偽時期的上海出了風頭,又曾嫁給漢奸胡蘭成,所以抗戰勝利後的日子並不好過,當時有些報刊甚至把她也歸入女漢奸之列,逼得她不得不在一九四六年《傳奇》出版增訂本時寫了一段文字為自己辯白。當年有一張小報曾預告她在寫一部長篇《描金鳳》,但卻說「寫了之後,又拿到甚麼地方去發表呢?正統派文壇恐怕有偏見,不見得會要她的作品,而海派刊物,她也許不屑。」這部《描金鳳》可能一直沒寫出來,而新發現的《鬱金香》偏偏就是發表在海派小報上。說張愛玲對海派刊物「不屑」,恐怕是不瞭解張愛玲而下的斷語,張愛玲本人多次明確說自己愛看「小報」文章:「只有小報有這種特殊的、得人心的機智風趣──實在是可珍貴的。」四五年以後,小報和方型通俗刊物遍布上海灘,說不定還會有張愛玲的遺珠塵封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