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某某的履歷,說能操四種語言,普通話、英文、法文和手語。手語?怎麼從前沒想過手語也可以算在「能操語言」之中,但如今一想,為何不可?
最近一則頭條新聞,啞漢企圖自殺,是一名手語繙譯員把他勸服,真不知這位繙譯員有沒有受過些少談判策略的訓練,還是她只是隨機應變?
根據香港司法機構的登記冊上現只有七名手語繙譯員,而在香港學習手語的,除了聾啞人士,還有義工、工作範圍或家中需要跟聾啞人士溝通的。
我也想過了解手語,但不知從何入手,要到哪裏學,學哪一種?每個地方的手語都不一樣,美國手語、法國手語跟中國手語明顯有出入。
曾經有人提倡一種名叫「Gestuno」的國際手語,TheWorldCongressofWorldFederationofDeaf曾在1973年刊登統一手語的1500個手勢,雖然動機是好事,卻得不到太多人接受。
之後也有人提倡歐洲較流行的Creolesignlanguage,但這種手語在其他洲又不普及,再加上現在電子繙譯方法方便,人們非必要都不會花時間學手語。
這個地球上可能最統一的手語是「粗口手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