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車落車:中巴沒有巴士的巴士公司

上車落車:中巴沒有巴士的巴士公司

中華汽車(026)有72年歷史,全盛時期擁有逾1000架巴士。98年8月巴士專利權屆滿後,不再經營巴士業務。市場習慣稱中華汽車為「中巴」,公司名稱一直不變,現在是「沒有巴士的巴士公司」。
■中巴通常新聞不多,但一旦出現,往往相當轟動。中巴以前坐擁大量巴士廠房地皮,惹來覬覦。上世紀80年代末,百利保(617)建議收購,無功而還。中巴的確發展地產,與太古(A,019)合作,97年(6月年結)獲空前紀錄盈利27.21億元(幾乎相等於今日市值)。02年,禹銘投資(666)的馮永祥與其拍檔馮耀輝,建議以每股1仙收購中巴,中巴回敬「出價可笑」,「孖馮」行動當然又是無功結束。

現金17億在手
■沒有巴士業務的中巴,已成不折不扣的現金加地產的公司。現時主要資產是:1現金16.79億元;2本港及倫敦投資物業約15億元、3透過7.41億元投資的聯營公司持有收租物業與地皮。公司當然沒有銀行借貸,借貸只有日常的應付帳款2430萬元及小量的稅項。
04年12月中期結算時,中巴的集團帳面NAV34.51億元,每股75.70元。假設所持物業升值20%,每股實際NAV估計85.60元。按盤價64元,折讓25%。
■05年(6月年結)純利1.34億元,增60%,每股盈利由1.85元增至2.96元。盈利大增是因為重估物業,有7740萬元以前撥備撥回。不計撥回盈利,上半年業績實際倒退32%。
05年全年盈利預測1.95億元,每股4.28元。往績PE12.1倍,預期15倍。
■中巴由87年10月股災低位至今,股價上升3.7倍(以不除息股價計);期內恒指升幅6.6倍(中巴並非指數成份股),期內九龍巴士(062)升幅5.7倍。但計入特別股息,中巴並不跑輸大市與同業。
■中巴創辦人顏成坤後人3姊弟,各持10.71%至15.81%,共持41.82%,價值12.20億元。04年董事酬金526萬元,只佔當年盈利2.2%,比率低於一般有盈利的公司。
●中巴過去半年股價波幅僅3元。恒指若忽然升1千點或跌1千點,中巴股價往往不動就是不動,沒有炒家因大市急升而搶入中巴,亦沒有股東因大市急跌而驚惶失措將股份拋售。這類表現穩定的股份,可列入「富貴人家股份」之列。
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