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明
九月十日,新中國主席胡錦濤訪加拿大多倫多,車隊開向旅館,見大批新中國僑民麕集正門抗議,馬上改走側門。
九月十七日,胡錦濤訪溫哥華,旅館外又見大批僑民麕集,車隊再次取左道走旁門而入。這樣,就可以不聽國民呼聲了。
孔子門生言偃曾任武城縣宰。孔子問他手下有沒有人才,他說有一位澹臺滅明,行必由正道,而且從不以私事請託:「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小道);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胡錦濤不會明白《論語》這段記載。
我國儒家認為,「政者,正也」。孔子「席不正不坐」,「升車(上車)必正立」,和古羅馬公職候選人(candidate)全身衣白(candidus)一樣,宣示了為政無邪無垢的哲學。
而這套哲學在我國根深柢固。漢昭帝年間,禁衞軍北軍監御史奸回不軌,營商圖利,甚至打穿軍營牆壁作貨倉。北軍尉胡建負責執法,決心鋤奸,有一天,趁監御史和各軍官坐在堂上選兵馬,率士卒走到堂下拜謁,跪下指着監御史咐吩士卒:「取彼,斬之。」隨即向昭帝上奏監御史罪狀,其一就是貫穿軍營牆壁不走正道:「臣聞黃帝《理法》曰:『壘壁已具,行不由路(正路),謂之奸人。奸人者殺。』」昭帝大加稱許(《說苑.指武》)。
今年五月,中共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訪紐西蘭,正要進入國會大樓拜會紐國總理,忽然看見有人抗議,也和現在的胡錦濤和從前的李鵬、江澤民一樣,捨正道走旁門。旁門已成為中共領袖必經之道。
而他們行不由路的原因,比漢朝那個監御史複雜得多。這裏且不說一九八九年三月胡錦濤出動軍隊殲滅藏人,不說同年六月李鵬指揮鐵甲車清剿京民,不說江澤民出爾反爾大舉搜捕法輪信徒。只要打開報紙,每一則新聞都可以是中共領袖走旁門的原因。比如說,今年初,陝西蒲城縣花四百萬元辦歌詠比賽,而縣裏十七萬農民每年收入不足八百六十五元;比如說,外國藥廠紛紛投資新中國,因為新中國試新藥用華人而不用白老鼠;又比如說,遼陽姚福信因組織工人對抗資本家剝削,被判處七年徒刑。
《列女傳》卷二有一段故事:春秋時,魯國名士黔婁去世。曾子往弔,見遺體覆以粗布被,長不足蔽全身,於是建議把布被斜蓋:「斜引其被,則斂矣(就可全身蓋着)。」黔婁妻子回答說:「斜而有餘,不如正而不足也。」以今視古,請不要笑古人迂腐。
中共領袖出國,所到之處都不惜重金買「國事訪問」待遇,引以為榮,就是因為不懂得黔婁妻子那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