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簡單單的一個蛋撻,背後有一段悠長的歷史,當中夾雜汗水及創意,再加一點機緣巧合,成為城中名撻;這便是坐落中環擺花街五十一年的泰昌餅家,一度結業又重開的曲奇撻皮蛋撻傳奇。
一九五四年,泰昌餅家在中環擺花街開業,賣的是一般麵包蛋撻,平平凡凡的一間餅店。五九年,半途出家的歐陽天閏跑到泰昌餅店當學徒。老闆是他的舅父,歐陽天閏安份守己每天搓粉整餅,轉眼間過了二十多年。
彭定康試吃後帶旺
八二年,機會來了,舅父移民,他接手經營,創意無限大,竟以曲奇餅製法做蛋撻,使用牛油、麵粉、奶水、糖及少許雞蛋,搓製撻皮,創造了曲奇撻皮蛋撻,甫面世深受街坊歡迎,但只限於中環擺花街。
九七年回歸前,饞嘴的末代港督彭定康巡區時到泰昌吃蛋撻,給傳媒拍得彭督口咬蛋撻時那份滿足的表情,曲奇蛋撻隨即人氣急升,不但城中名人光顧,連德國前總理科爾早年訪港時,也要品嘗歐陽天閏的曲奇蛋撻。
新業主大幅加租,餅店被迫結業。五月關門當天,店外大排長龍,售出二千蛋撻,算是光榮退休。四個月後歐陽天閏找來意式連鎖咖啡店BaristaCaffe重開泰昌,曲奇蛋撻碰上意大利咖啡,又是另一番光景。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