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投資者認為認股證乃極高風險的投資工具,其實凡事都有正反兩面,認股證固然有一定風險,但運用得宜,亦可為投資者提供穩健投資機會。
近年市場上有不少保本產品很受歡迎,投資者又有否想過他們也能自製保本產品呢?要達到這個目的,投資者必須先了解資產分配以及時間值(Timevalueofmoney)的概念。
1要把市場風險分散,必須把資金好好分配,例如千萬不要把全部的資金放於認股證之上,因為風險太大,但亦不宜把全數資金用作定期存款,以免損失機會成本。資金的平衡是必須的,但可以因應情況而把比例調控。
2眾所周知,把資金放於定期存款,可在低風險下獲得利息,而此利息亦可視為時間值。舉例說,假設定存利率為每年3%,如定期6個月將獲得1.5%回報。換句說話,只要今日把98.5元存定期,6個月後便可收回近100元(若目標收回金額是100元,存於定期的金額應為100元的折扣值(Discountvalue),但我們在此把例子簡化,讓讀者更易明白)。
有此概念後,投資者就可以因應自己的總投資金額建立一個保本組合,將風險?回報平衡。以下是一個例子:
‧總投資額500,000元,定存年息3%,6個月預期利息回報7,500元(500,000×1.5%)。
‧投資組合的分布為定存492,500元,投資認股證7,500元。
‧假設投資於6個月貼價的恒生指數認購證之上(條款為行使價15,200點;約6個月到期;換股比率為3,800),輪價0.21元,投資者可買入36,000份(7,500/0.21)。
6個月後,投資者可從銀行定期中取回499,888元。當認股證到期時,假設恒指升到16,500點,認股證的回報為(16,500-15,200)?3,800=12,315元。6個月後的資產總值約為512,203元,整個投資組合的回報為2.5%,高於定存的1.5%。投資者既可把總投資風險減至最低,又可獲得比定存更高的回報。當然,在以上的例子,如恒指回落至行使價下,投資者會損失利息,不過本金仍保有。
孫明哲
德銀衍生工具部副總裁
孫明哲為德銀認股證及證監會持牌代表,德銀是德銀認股證之流動量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