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峽由中、美共管?

台灣海峽由中、美共管?

薛理泰 史丹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

報載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本月十三日在紐約與美國總統布殊會談時,邀請美國與中國「共同維護台海的和平與穩定」,換言之,亦即今後由中、美共同管治台灣海峽。對於胡氏倡議,有關方面以及政治學者或者表示訝異,由於這項倡議與北京歷任領導人「堅決反對台海問題國際化」的傳統立場迥異;或者對於「胡氏外交風格」給予高度評價,因為胡的倡議體現其處理事務時極其靈活、務實的特點。

筆者認為,胡錦濤作出這項倡議,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對於有關局勢和新的信息給予仔細評估,經過深思熟慮以後,就兩岸關係作出的一項重大決定。若對胡氏倡議作一番分析,可以發現這項倡議固然對以往政策有重大調整,體現北京對各方面在台灣海峽的既得利益有所承認和顧及,又便於貫徹北京領導層關於「發展第一,統一第二」的既定方針。

政策定在「反獨」

無庸諱言,年前北京已經在對台政策上作了重大調整,亦即從有意嘗試從「反獨」逐步向「促統」過渡,到重新將對台政策定位在「反獨」。這個重大政策宣示的標誌性分水嶺,是《反分裂國家法》出台之日。全國人大通過了該法案,即表示北京對台政策同「台灣白皮書」曾經宣示過的相比,有所後退了,實質上趨向更加務實。如果今後法理台獨不致於成形,則台海就不致於烽火再起,兩岸民眾就可以額手稱慶。
稍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在決定今後國家大計方針將邁向甚麼方向的問題上,確立了「發展第一,統一第二」的既定原則。這是執政黨的方針,與《反分裂國家法》的出台互相呼應,就如同「板上釘釘」,給予「台灣不獨,決不用兵」的處理台灣問題的政策底線上了雙保險。

涉及美戰略利益

美國介入台灣問題,不始自今日。台灣問題的解決方式,涉及美國戰略利益,至今美國繼續介入台灣問題,決不輕易後撤,自有戰略考量。況且,美國向來以兩岸關係演變的正當性的裁判者自居,不容他人置喙。
如今北京出面,邀請美國與中國「共同維護台海的和平與穩定」,實際上還有更深一層涵義:祛除美國關於中國崛起以後,會危及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存在的疑慮。其理不言自明:既然中國邀請美國與中國「共同維護台海的和平與穩定」,顯然北京在可以預期的未來決不會出於「促統」而同美國兵戎相見,在敏感的台灣問題上尚且如此,又豈會強迫美軍退出西太平洋地區呢?
另外,既然北京邀請美國與中國「共同維護台海的和平與穩定」,美國勢必不能無視北京在台海地區的戰略利益。對胡氏倡議,美國不首肯則已,如果同意,則中國必然會取代日本,與美國一起「共同維護台海的和平與穩定」。如此,不但台獨勢力在亞太地區周旋的餘地日蹙,而且日本、印度等國與中國為難的險境均告迎刃而解。何況,北京在敦促美國在評判兩岸關係演變的正當性的過程中「分一杯羹」給北京的同時,還把球踢回給美國和日本,似乎在北京明確其對台政策以後,台海能否維持「和平與穩定」的局面,關鍵不在於北京,而在於華盛頓和東京的基本立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