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聖經裏面有這樣的一個故事:年輕的大衞一人挺身面對九呎高的巨人哥利亞。所有人都認為大衞不自量力,但想不到大衞以一支彈叉,一顆鵝卵石,便一招將巨人打死。後世有人分析,哥利亞異常高大的身形,是因為患上遺傳性肢端肥大症,有這種病的人視力都有問題,所以大衞才有機會將他打敗。
市場裏有很多像哥利亞般的大企業,財雄勢大不可一世。可惜所有企業愈做得大,反應便愈遲鈍,愈不能夠改變自己去遷就客戶的需求。市場上亦有一些像大衞般的創業者,看準大企業的弱點,為消費者提供貼身的產品服務。市場上以小勝大的例子多不勝數,秘訣一言蔽之曰:「靈活變通」。
過去數年飲食業艱苦經營,但業內卻有一班精英仍然能逆市造好,看準高消費中產對飲食的要求,而且恰當地運用宣傳策略,打出私房菜的一片天空。私房菜重新帶起香港的飲食文化,對行業內的從業員是一條新的出路,也是旅遊業新的賣點。私房菜的出現,只不過證明了以前的飲食業的規管太死。
傳統食肆在競爭之下面對生意流失,所以自然會想辦法去保護死穴。飲食界的立法會議員張宇人,一直都毫不隱瞞他偏袒連鎖飲食集團大酒樓的立場,他建議政府對私房菜的各樣限制,目的是要私房菜館無法以現在的模式運作下去。私房菜是勝在靈活,如果令到開私房菜館的無法變通,就自然可以暫時解除對傳統食肆的威脅。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私房菜館都是香港飲食業的一員。張宇人如果認為規管食肆的政策太苛刻,他便應該搶先要求拆牆鬆綁。可是他的行徑卻再一次說明:「政府已經成為哥利亞的護身符」。偏袒大企業,趕絕競爭者挑戰,又叫市民怎會服氣這樣的政府政客?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