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洵瑜報道】最新一期的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針》公布一項有關全球流感病毒抗藥研究顯示,近年亞洲區內的流感病毒愈來愈惡,抗藥比率急升,其中香港的流感病毒出現抗藥比率高達七成,只僅次於最嚴重的中國,顯示傳統治療藥物「金剛胺」失去療效,醫學界相信這主要與濫用或用藥不當有關。
中國情況最嚴重
是項研究指出,世界衞生組織和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收集全球數十個包括亞洲、歐洲、南美、北美等國家,七千個甲型H3N2及H1N1等流感病毒,分析其對金剛胺(Amantadine)及金剛乙胺(Rimantadine)兩種抗甲型流感藥物的抗藥情況。
結果發現,全球流感病毒抗藥比率於過去十年均有上升,整體抗藥比率由九四年的百分之零點四,上升至○四年的百分之十二點三,當中亞洲區的抗藥情況最嚴重,中國有七成四的甲型流感抗藥。
香港則緊隨其後,有六成九的甲型流感病毒呈現抗藥問題。
在九十年代本港的甲型流感病毒一直沒有出現抗藥問題,但至○三年,九十三個樣本中有十七個、即一成八出現抗藥問題,○四年更飆升至七成。台灣抗藥比率為兩成二、日本則不足半成。
應慎用流感藥物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副總監何栢良說,中國及香港的流感病毒抗藥比率高,顯示區內流傳很多具抗藥能力的流感病毒,相信與以往用藥不當,如份量不足及濫用等,造就病毒變得愈來愈惡。
何栢良指,市民及醫學界應慎用流感藥物,尤其是新一代流感藥「神經胺酸酶抑制劑」,即現時各國包括香港在內,均在搶購,以防爆發大型流感的藥物。
他表示,雖然金剛胺類藥物現時並不太常用,但若一旦爆發大規模流感,而這類藥物又無效對抗病毒,即「少咗一種藥可以選擇」,尤其對一些較落後而無法應付較昂貴新藥的地區,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