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三百萬 - 陳也

給我三百萬 - 陳也

我不買名牌,也不大亂花錢,可惜投資無方,看來沒辦法像《蘋果日報》報道那位叻媽,十五年下來,累積共六百萬儲蓄,讓兩個女兒一條龍安心升學。
孩子二十一歲前,父母全盤供養,投資顧問計過條數,總支出三百到四百萬,教育佔最大比重。計劃到美國升學的話,假使孩子才剛出生,以每年通脹率3%預計,到孩子入大學時,得要準備好百九萬。留港升學慳家些少,打個五折,都要近七十萬。

孩子可不像以前,家長不再以鋼鐵打造為榮。今天孩子們萬千寵愛在一身,男女都嬌生慣養,從未打過工剛成年的千金小姐先生們,像跑車落地,有晒身價。光是「成本」已經三百萬,一個二十出頭的蝦毛,由頭到腳就是一本帳簿。這盤數一直有出無入,將生仔當投資的家長每次埋數都覺頭痕。這便難怪,欣宜撈了個白雪公主來演,過把癮之際,卻觸動了許多望女成鳳的家長的神經。大家同是長線投資喎,怎麼欣宜就能搶先分紅?當然,家長心知肚明,不宜叫這個做枱底交易,這樁擺明是內部認購的圍內買賣,不是計存款有冇六百萬的超人為安排。恨歸恨,總不能拿自己家裏兩個「三百萬」跟「超值」的欣宜比拼。
我一直相信英國調查說,嬰兒的笑容值廿四萬,我家孩子愛笑,趁他未通人事,能逼他出去賣笑就好了,三百萬很快就能賺凸過來。假使東拼西湊仍未儲夠三百萬,怎麼辦?叫老媽賣身太高風險了,打劫銀行太大陣仗,綁架勒索很勞累的,跌錢黨的勾當亦幹不來,真惱恨開價三百萬的投資顧問,巴不得寫張白條給勸人生三個的曾特首:喂,給我拿出三百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