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運與一般商業機構無異<br>復康用品店顧客至上保競爭力

營運與一般商業機構無異
復康用品店顧客至上保競爭力

社會企業須在社會責任和商業營運之間取得平衡,一方面維持營運,同時亦要履行社會責任,為弱勢社群開拓就業機會。「明途聯繫」便是這樣一間公司,但身處商業掛帥、競爭激烈的營商環境下,社會企業亦需定位正確,有策略地開拓市場,說到底業務必須能生存下去,才能提供更多機會予需要幫助的人。

明途聯繫於2002年成立,成立後即由母公司「香港心理衞生會」注入兩項業務:北區醫院「卓思廊便利店」及將軍澳醫院「卓思廊復康用品專賣店」,主要聘用精神病康復者及殘疾人士。承接已上軌道的業務,對剛成立的公司來說,無疑有助降低成本,現金流更健康。而這2間卓思廊亦成為日後再開店的明燈。

營業時間遷就病人

現時卓思廊已增至6間店,當中5間選址在醫院內,包括2間復康用品專賣店,明途聯繫總經理楊建霞表示,過去醫院內的商店大部份都由醫院自聘員工營運及請義工協助,目的除了方便病人及探訪者補添必需品,亦為復康者提供訓練機會,故產品售價較便宜,亦非商業營運模式。但近年愈來愈多醫院將店舖經營權外判,以減省資源。
這為明途聯繫提供了商機,外判商店經營權的醫院規模多屬中或中小,她認為這將是所有醫院的未來趨勢,她指出:「一方面可減輕醫院的負擔,加上商業營運模式以顧客為主導,經營時間、產品種類等,都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多方便,例如營業時間會配合診症時間。」

社署資助增競爭力

醫院若有外判,會在網上或報章上發放消息,接受標書,評分項目包括租金、定價、產品種類及營運經驗等,而項目所佔比重因應各間醫院不同。而經營權定為2至5年不等,屆滿就得重新投標,因此明途聯繫面對的競爭亦不少。
楊建霞指出:「在可承擔租金方面,我們的條件可能不及其他商業機構吸引。」但得到社署的財政資助,可給予院方較大信心。她又說:「我們的目的跟醫院的原意相近,加上我們的產品及服務更切合在院人士的需要,如復康用品專賣店的產品因為較專門,由種類到品牌都經醫生、治療師及護士等篩選,確認對病人沒有風險,合格的品牌才可出售。」

6成員工為康復者

由於產品種類廣泛及專門,包括成人紙尿片、營養補充食品、血糖科用品、輪椅等助行器材,以及各式測試儀器及治療用品,品牌選擇多,每店安排的3名員工,都會揀選學歷較高、略懂英語的,並經較長時間培訓,往往要2、3個月才熟悉產品的作用或使用方法等。
明途聯繫現有120名員工,當中約71人為康復者,主要是透過母公司的職業輔助就業單位安排面試,全部已先接受過1至6個月的就業培訓,包括耐性、儀表及對客技巧。楊建霞強調,康復者的智慧跟常人無異,只是需要時間適應新的環境、人和事,「初入職的首三個星期,他們會很猶豫做不做這份工,會不時缺席,過了這個階段便會很穩定。」
記者:葉敏儀

卓思廊復康用品專賣店分別設於將軍澳及九龍醫院,前者有病床近600張,後者近千張,客源足夠供店舖生存。

糖尿產品如血糖測試機及糖尿試紙銷量較佳,該類顧客不少是長期客。

由於店內難以一一展示各類產品,顧客可以看圖訂購,購滿500元免費送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