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慚愧,最先帶我到桃花源吃晚飯的是位美國小姐。但她是作家,愛遊歷,每到一處,就拚命尋訪當地最特色的地區、商店、食肆,盡情享受,然後一一寫入她的遊記。
於是我到了蘇杭街,認識了黎太,再嘗到闊別了幾十年的童年佐膳仁面醬,只不過記憶中的仁面醬夠不上十分之一的複雜細緻;另方面,豉油雞拙樸之極,卻又嫩滑又味道無窮。遺憾之處是那天晚上我們人數太少,點不到幾個菜式,所以下了決心召齊人馬再來大吃一頓。
桃花源舖位甚小,只有那幾張桌子,必須預早訂枱,我還預早訂菜,讓製作認真的黎太有充份準備。果然這次安排對了,口福不淺。甫坐下便有完美的溏心皮蛋嫩紫薑,加上一客「敬菜」炒乾蝦切絲。乾蝦半乾還鮮,鮮美之極,幾乎當場要再來一客。幸好忍着沒有輕舉妄動,原來我們太貪心,已訂了太多菜,計有雲腿玻璃蝦、椒鹽炸蟹鉗、花膠鵝掌、竹笙鴿蛋、水鴨燉螺頭湯、蝦子柚皮、豉油皇浸雞、炒肚尖,以為已精采絕倫了,但原來「單尾」才是壓軸好戲;先一碟綠油香脆的炒菜遠,然後是一大鍋沙嗲牛肉碎炒腸粉,最後是白粥,以鹹蛋和蒸煎鹹魚送粥。全席沒有半點花巧,全仗材料上乘,調味和火候恰到好處。回想起來,沒有任何一道菜有任何裝飾陪襯,因為並無需要。但酒杯是光身高腳水晶杯,清澈地讓酒光盪漾,教人喝得舒服。這就是真的講究。
這樣的食肆不易經營,每一道菜都是現製的,手工特多,特別辛苦,只有真正愛廚藝的人甘而為之,也是這點最令人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