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名言:德政局無礙歐股前景

投資名言:德政局無礙歐股前景

德國選舉剛於周日結束,全國299個選區中,除東部德累斯頓(Dresden)延遲至10月2日才舉行外,其餘選區結果均已塵埃落定。由於兩大政黨均未能取得過半數議席,因此需要各自拉攏其他政黨籌組聯合政府。德國政局未明,令歐洲政治及經濟前景均蒙上陰影。德國股市於選舉翌日下挫約1.2%,而歐元兌美元的滙價亦反覆偏軟,更一度跌至7個星期的新低位。

以默克爾為首的基督民主聯盟以35.2%得票率,取得225席,而現任總理施羅德領導的社會民主黨則以34.3%得票率,取得222席。展望局勢發展,雖然兩大政黨均有可能各自成功與其餘少數黨派如綠黨及自民黨組成聯盟,但較大的可能性卻是基民盟和社民黨合組大聯盟,以較溫和及中庸的政策,繼續推動改革及實施刺激經濟方案。無可否認,局勢未明或會持續,增添了歐洲股債滙市的波動性,不過筆者相信,政治僵局不可能長時間延續下去,而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也只會是極短暫的。

政局影響料短暫
回顧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也出現過同樣僵局,選舉結果於11月8日公布後,戈爾隨即致電喬治布殊承認落敗,其後佛羅里達州點票出現爭拗,戈爾隨即撤回承認落敗的言論。由11月8日至到12月13日的4個多星期的政治僵局期間,美元及美股均告下挫,但美股卻沒有出現恐慌性拋售。其間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約3.4%,而美元對歐元則下跌約2.5%。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當時美國金融市場受政局所影響,但資金並沒有撤離美國市場,美國10年期國庫券當時更大受追捧,孳息一度下降63個基點。再者,當時美股及美元亦受着其他不同的因素影響而下跌,例如環球股市估值於2000年的時候仍屬非常昂貴,而科技股泡沬剛被戳破不久,且當時美元弱勢亦剛開展。
筆者認為,政治僵局與股市的長線走勢並無太大的相關性,若歐洲股市及滙市於短期內受政局影響而進一步下滑,這將會是投資者伺機增持的好時機。
在過去的幾個月,環球市場上的金融資訊幾乎全都集中在有關高油價或美國息口走勢的討論。較為人所忽略的,卻是環球股市正靜悄悄地升抵5年新高位,而德國股市及泛歐洲股市指數亦同步升至3年新高位。

歐股估值仍吸引

事實上,現時歐洲股市估值處於頗吸引水平,預期2005年市盈率僅是13.3倍,較另兩大經濟體系美國及日本為低,歐股平均息率達3.1%,亦高於美國及日本的股息率。此外,2005年歐洲企業盈利增長估計可達17%。由於企業現金流充裕,且歐洲息口仍處於偏低水平,加上企業投資信心正在逐步提升,預期收購合併活動將會持續頻繁,今年全年企業總收購金額料將創下自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對後市將帶來極正面的支持。
一般情況下的收購合併活動,大多只會令潛在有可能被收購的目標對象受惠。但正在歐洲所發生的收購合併活動,由於牽涉實質的成本、財務及營運效益,因此收購及被收購企業兩者可同時得益,對整體股市構成了激勵作用。

投資歐股3途徑
投資歐洲股市有3大主要途徑,包括分別採取價值型及增長型選股的泛歐組合,以及集中投資新興歐洲市場的較進取策略。價值型歐洲基金主力投資於股價被過度低估或有潛在被收購機會的歐洲大陸企業,現時組合持有德國比重約為6%;增長型歐洲基金以泛歐中小企為主要持股對象,較前者略為進取,現時持有德國比重約為13%;至於新興歐洲市場基金則集中投資東歐企業,一般以俄羅斯為主要持股地區(約3成)。
由年初至今,3類策略都分別創下其歷來新高,價值型歐洲基金回報約7%,增長型歐洲基金回報13.6%,而新興歐洲市場基金回報則高達40%。3者的3年平均波動年率分別為10.5%、15.4%及22.8%。投資者可因應個人風險取向及組合比重而選擇相應策略。
潘國光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