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股壇:華創再重組可持中線

點股壇:華創再重組可持中線

新會計準則繼續影響華潤創業(291)的業績,第一季物業重估增值2億元,第二季續進帳1.25億元,半年物業重估盈餘3.25億元,使業績增70%至12.62億元,於扣除重估影響後,業績實為9.36億元,增26.5%。
於扣除物業重估後,第一季盈利是4.6億元,第二季是4.77億元,盈利在按季度增加中。
零售業第一季特旺,最受注意的超市,第一季盈利5520萬元,第二季只有450萬元,這是慣例,總算錄得盈利,但不能視作好表現,原因是盈利只是來自華東區,華南區虧損已減,華北區虧損仍擴大,香港貢獻仍低,租金上升有所影響,期內超市仍按形勢作出調整,包括增設新店以及結束虧損店舖,所採的策略暫時可視作穩定,其他零售則轉佳,予人印象在逐漸改善。
其他各業務均有不同增長,只有投資及其他業務貢獻稍減,值得注意的,石油及化學品經銷,以及投資其他業務,已不歸納為主營業務,只列為其他業務,反映華創將逐漸出售其他業務,進一步作出重組,而出售的資產,亦包括若干物業,已簽約出售灣仔華創大廈,而銅鑼灣百貨公司舊址亦傳出售,現正在翻新中,作兩手準備,如價格未如理想,則作收租用途。
即使列作主營業務,亦時有出售資產,食品加工及經銷業務,期內曾售徐州維維食品,獲利5940萬元,以致該類盈利增長26%,否則將減4%,其他較為實際的,是啤酒業增長13.8%及紡織業增長32%,至於石油化工貢獻增加113%,主要是出售一項石化權益,實際增長53.8%,是投資管道燃氣開始有貢獻。

續售非主營業務
石油化工及其他業務(主要為葵涌碼頭權益10%)貢獻4.7億元,佔整體盈利37%,出售是既定政策,但交易較為大宗,需要時間磋商,在華創立場,一方面擬出售非主營業務,另一方面,當然希望維持利潤,應有周詳計劃配合,如何安排,又是對管理層的考驗,過去目標是投資於零售,看來不是自行開設新店如此簡單,相信會涉及大量收購,日來已有消息傳出,仍待證實。
未來的發展,將是大量出售資產,也帶來大量特殊利潤,可視作另一次重組,更重要的相信是繼續收購零售分銷業務,近期股價反覆上升,可以中線持有。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