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太平洋(522)30周年誌慶,上周搞了一個開放日,有幸獲邀參觀。原本以股價偏強的走勢,以及表面偏高的估值,投資興趣不大,但入行多年,始終和這隻優質工業股擦身而過,正好藉機會結緣。
最大的體會,是那本由員工文章滙集而成的30周年特刊,比甚麼分析報告都來得有力,更令筆者重新反省投資分析應有的角度。ASM應將這本特刊放上公司網頁,對投資者以至準備投身社會的年輕人,都是很好的參考。
一間企業的最重要資產是人才,從特刊所見,在公司10年以上的工程師,多不勝數,而且顯露出對工作對公司的熱誠,其中皇崗抗洪的一段,雖然只是小插曲,卻凸顯出公司上下一心的文化。能夠在行業取得領導地位,又能留住人才,正是一間卓越企業的特質。業務是有周期性,競爭愈來愈激烈,產品會愈來愈似商品,但筆者會投信心一票。這樣的分析,是感性大於理性,不過愈來愈相信,投資是不能計死數。
ASM物有所值
今時今日分析工業股的主流,是尋找推動業務的催化劑,例如開設一間新廠房、推出一個新產品、獲得一個大客等等,宏觀環境不好,自然更需要一個動聽的故事來推動。分析員着重短線,亦因此造成資金追捧少數公司的一窩蜂現象,而這些公司其中一個特色,是歷史比較短。
不少投資者過於天真,忽視了公司執行力這個最大的風險,故事最終能夠像管理層描述所發展的公司,永遠只是少數。看過ASM之後,筆者寧願預留一筆資金,去等待機會買這些管理上有證明的公司,估值較高,但肯定物有所值。其實這篇文章並沒有時間性,為了能夠符合證監條例,自己可以盡早入市,所以才提早發表。
大市方面,博後市重試15500,部份強勢股已創新高,亞洲區股市又勢如破竹,向上力早已凝聚,就算有反覆,策略只宜逢低吸納,不宜再以上落市模式運作,而地產股應是主力。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