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匯業捲入政治漩渦

理財智慧:匯業捲入政治漩渦

政治有時是很黑暗的,一些正常的經濟活動,也會被政治活動所影響。
早前美國財政部門向美國金融體系發出警告,說有3間銀行懷疑與北韓的非法活動有關,包括融資支持購武器計劃和洗黑錢等活動。而被點名的銀行包括中國銀行、誠興銀行及滙業銀行。
但事情發展到上周,滙業銀行卻「跑了出來」,美國財政部勸喻美國的金融機構,要與滙業銀行中斷往來,結果導致滙業銀行出現擠提。要知道銀行最緊要的是名聲,如果聲譽受損,對於銀行運作影響會很大。
銀行的營運方式,主要是把存戶的存款借予其他企業或個人貸款,賺取息差。而一般來說,存貸年期絕不匹配,「存款年期短、貸款年期長」是普遍現象。那麼,碰到擠提,銀行存款的基數降低,便影響到貸款的資金來源,因為貸款的年期長,資金不能說收回便收回。但因存戶有權隨時提走資金,這樣會造成資金流動性問題,銀行會因為缺乏現金流而倒閉。多年前恒生銀行(011)就是因為銀行風潮而出現的資金問題,最終被收購,成為滙控(005)旗下子公司。

有證據應提檢控
因此,聲譽對於銀行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銀行業都要日日夜夜想辦法去維持良好的聲譽。
洗黑錢活動是刑事的,銀行如有犯上的話,會有被檢控的可能。如果美國財政部有真憑實據的話,理應先作出法律程序,為何只作建議及指引?是因為政治問題,還是背後另有別情呢?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