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香港的出生率持續下降,但嬰幼兒的市場潛力及消費額不減反增;與此同時,受惠於自由行,本港店舖租金大幅攀升;於2002年加入玩具反斗城的石彼得(PieterSchats)指出,面對這兩種情況,對於玩具反斗城來說,既是商機,也是危機,策略要運用得宜,才可履險如夷,化危為機。
現職玩具反斗城行政總裁的石彼得,上任數月便遇上沙士事件,店舖業績倒退不少,隨之而來的經濟衰退,導致消費疲弱,為了挽回業績,石彼得銳意增加不少價格低廉的貨品,部份更低至十元八塊;一些品牌貨品如Barbie公仔,低至30元也有交易,實行以低價直接刺激客人的消費意欲。
平均每年幫襯8次
此舉果然見效,沙士以後,玩具反斗城的業績每年都有10至20%的升幅。
石彼得表示:「引入低價貨品之後,客人由3年前平均每年到店舖3至4次,到現時增至每年7至8次,可見貨品售價吸引,客人入店的機會也增加。」
獨家發售開拓客源
自CEPA以來,自由行客人曾佔店舖生意額的25%,但熱風一吹即逝,現在只佔約一成營業額。經此一事,他意識到還是本地客的銷路及潛力較穩定,便銳意大搞會員制(星卡)優惠,持卡者除可享額外折扣,每次消費更可取得積分,換取各種禮品,至今已累積了逾二十萬會員,由此所帶來的消費金額,更佔生意額的40%,顧客再次惠顧的次數也因而有所增加。
穩定了業績,石彼得繼續開拓客源,眼見益智教育產品需求日增,便不斷增加相關貨品的品種。他指出:「小朋友到店內大多會揀選玩具,但父母則以益智產品為首選,始終後者才是付款及做決策的人,增加這類貨品有助提升生意額。」現時,益智教育玩具佔生意額的20%,仍有上升之勢。
此外,又以全港最大零售玩具店作優勢,與批發商爭取產品的獨家發售權,現時店內約一半貨品屬獨家貨,加上提供「低價保證」,節日及主題推廣等,成功爭取到不少新客。
未來新店集中新界
對於近年零售店租金大幅攀升,石彼得坦承「被嚇怕」,為了減省成本,以及擴大覆蓋層面,玩具反斗城在開新店時,不會再硬性要租用數萬呎的巨型店舖,而是因應地區的人口比例、消費力及區內的商場租金而定。
石彼得表示:「玩具反斗城有7間分店及2間店中店,在可見的未來,數目有望增加10至11間,目標是荃灣、大埔、上水等新界地區,可以是萬多呎的中型店,甚至是數百至數千呎的店中店等,靈活性較大,也更易控制成本。」
記者:丹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