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45分鐘 天文台:光線折射形成<br>「月暈」奇景現北區上空

歷時45分鐘 天文台:光線折射形成
「月暈」奇景現北區上空

【本報訊】中秋夜本港天氣不穩定多雲,市民無緣看見月光,但昨凌晨追月夜過後天氣稍為放晴,月光劃破夜空而出,卻出現月亮被彩虹包圍的天文奇景。上水北區醫院上空的皎潔明月周圍,出現一個如彩虹般的光環,市民仰望夜空見狀無不嘖嘖稱奇,但該幕奇景僅維持約四十五分鐘。天文台解釋,奇景不過是月光經高空冰晶組成的卷層雲折射現象。
由於過去一、兩日的中秋節前後,本港天氣不穩定,月光常常躲在厚厚的雲層後,市民賞月雅興頓減,節日氣氛亦因而變淡。但在追月夜過後的昨凌晨約二時十五分,雲層散去後,圓月劃破夜空映照大地之際,上水的北區醫院上空,有市民仰望夜空時,發現月光四周出現一個如彩虹般的七彩光環奇景,吸引大批北區醫院醫護人員及看急症的病人駐足仰望,最後維持約四十五分鐘消失。

每年約有三天

天文台發言人指出,當天空被卷層雲或厚的卷雲所覆蓋,太陽或月光的光線射入有冰晶組成的卷層雲產生折射後,便會出現一個光環圍繞在太陽或月亮四周,呈現內紅外黃(或不明顯的紫色)排列,這種光學現象稱為「暈象」(Halophenomena)。
此現象如環繞太陽周圍之光環稱為「日暈」,環繞在月亮周圍之光環稱為「月暈」。一般觀測者的半徑視角為22度(即觀測者仰望月亮與光環時所形成的角度),北區只有部份地區可以觀看到。這種天氣現象並非罕見,平均每年有三天可觀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