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包車好比恐龍化石,在今天的香港實在變成不折不扣的出土文物了。難怪遊客在天星碼頭外碰上這侏羅紀的交通工具,莫不像考古學家那麼載欣載奔。好奇的總要坐上去,非在中環鬧市走街串巷一趟才罷休。
《dos&don'tsinHONGKONG》的兩位老香港作者倒說得好,那幾個駱駝祥子老得腰腿不靈,隨時會在路上蹬腿,識相的遊客還是照張相,甭勞動他們滿街跑好了。
這本書原是給洋人和遊客寫的,讓他們知道一點香港的風土人情,以便入鄉隨俗,可本地人讀下也覺得挺有意思。
例如跟生張熟李聊天,不出三言兩語,香港人就愛問對方年紀多大?幹甚麼活?收入多少?老外肯定以為他們愛包打聽,他們卻只想跟別人打交道吧了。
貴姓?貴鄉?貴庚?盛行?這正是我們不變的交談模式,還可以從你的雞眼腳到你老婆的經期。
遊客也不可不知,一上那些有懷舊色彩的茶樓無可厚非,不過桌子下面放了個「痰」盂的地痞茶居,還是最好卻步,否則只會食不下咽。
香港的dos和don'ts一千零一夜都說不完。我說自由行客就該坐坐我們的地鐵,那既方便又衞生。但要注意:不可隨地吐痰;不可隨地而蹲;車站車上都沒有洗手間,貴客得自備尿壺或紙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