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了幾天廣東老火湯,有點生厭。走過九龍城侯王道「新三陽」時,抬頭一看,掛着一籠籠的醃篤鮮,想起好像未嚐,我決定以此煮湯。
醃篤鮮就是筍尖乾,亦叫扁尖,得和春筍一起煲,當今春筍已過冬的還未來,見店裏賣着台灣來的鮮筍,此物最甜,用來代替春筍無妨。
有了兩種筍,就要有兩種肉,店裏賣的鹹肉色粉紅,多一點肥肉的最佳,另外到菜市場買同樣份量的五花腩。
把這四種食材過水,十分鐘左右。鹹肉和醃篤鮮都得過久一點,否則太鹹,湯就沒救了。
再轉到砂煲煮,店裏的上海人說煮個四十分鐘就夠,我則煲了一小時,最近牙齒常痛,待肉煮得像蘇東坡做的那麼柔軟,才好吃。
本來,還要下些百頁結,但處理起來麻煩,我乾脆用豆卜代之,亦無不可,反正我不是真正滬人,可以亂來。
煮出來的湯,鮮美到極點,就是嫌略鹹了。有辦法,弄一把粉絲,浸過水後扔進湯中滾,今晚不燒飯也可以吃飽了。
雖然是畫蛇添足,我想,要是把江瑤柱也放進去煮又如何?第二天,即刻又試驗我的醃篤鮮,發現味道又豐富了些。
第三天,又買了些活蝦,等最後湯沸時加進去灼它一灼,也行。
跑去問店裏的人,要是有了鹹肉,再加金華火腿呢?他們搖頭擺手,說萬萬不可,這次乖乖地聽他們話,不敢再放肆了。
看到超級市場中有迷你豆卜賣,方糖般大,一口可吃數個,就買來代替大豆卜,看起來有趣得多。
古詩云:「初打春雷第一聲,滿山新筍玉稜稜;買來配煮花豬肉,不問廚娘問老僧。」說的就是醃篤鮮吧?各位要試煮,不必問和尚,照我的方法做做,看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