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中醫藥:虛不受補多因消化差所致

認識中醫藥:虛不受補多因消化差所致

體虛之人在服用了具有補益作用的食物或藥物後反而更覺不適,稱為虛不受補;其進補後常表現為腹脹、腹瀉、胃痛、口乾熱氣及難入睡等症狀。

以女性為多

虛則補之,是中醫治療學的一個重要原則。虛一定受補,虛不受補是補的方法不當所致。所謂虛不受補者,臨床上一般多見於一些久病體弱的老年人,因脾胃虛消化差,不能承受滋補藥,反而導致胃呆厭食,脘腹脹滿,惡心嘔吐,致使身體更虛。或因脾有濕邪,服用滋補藥不僅達不到補虛效果,反而出現腹脹便溏、噯氣嘔吐,甚至濕蘊化火,出現口乾、衄血、皮疹等副作用。
虛不受補,是如何形成的呢?主要原因往往先由於消化不良,進而影響腸胃吸收機能低落,身體乃缺乏營養,形成氣虛血弱,於是吃甚麼東西均可能引起身體不良反應,這就是一般所謂虛不受補。香港常見一些又怕冷又怕熱之氣陰兩虛之人,當中又以女性為多。吃一些補益之品(多為補氣溫陽之品)常出現口乾、生痱滋(口舌生瘡)等熱氣之象及難以入睡,正驗證了中醫之「氣有餘便是火」之說,多屬補益方法不當所致。
「虛不受補」可以下列方法作跟進治療:
1.脾胃虛弱而不吸收者,先調理脾胃,再進補。
2.感冒後餘邪未清者,先祛邪後進補。
3.虛實夾雜如有腹脹便秘者,先通腑祛邪再進補。
4.病後元氣大傷脾胃弱者,不要進補太過,宜緩補。
5.氣陰兩虛或陰陽兩虛者,要氣陰雙補或陰陽雙補;香港人尤其女士多氣陰兩虛體質,其補法應氣陰雙補。
撰文: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助理教授曹克儉博士
逢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