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證監會已就檢討窩輪的監管法規問題展開研究,據了解,其中一個研究方向,是取消窩輪市場的莊家制。近期,證監會亦就莊家的運作,向窩輪發行商進行問卷調查。
流通性高毋須莊家
據悉,證監認為,由於發行商在交易方面享有特權,即使部份交易有可疑,亦難以掌握證據採取行動,既然現時的窩輪市場流通性已很高,故毋須再設莊家制,讓市場能較公平地運作。
證監上周向窩輪發行商發出問卷,調查有關免佣或佣金回贈計劃,已引起市場揣測,證監有意禁止免佣活動。而問卷亦要求發行商提交莊家的開價模式及其使用準則。
目前,莊家的角色是「流通量提供者」,其開價模式有兩種──持續不停開價,以及按要求報價;莊家亦享有某些特權,例如可按機制進行沽空。
據了解,證監關注部份發行商過份參與炒賣窩輪,曾發現有經紀行與窩輪莊家不斷大手買賣,當中有部份交易可能有變相操控窩輪價格之嫌,但由於這些發行商同時擁有莊家身份,故證監要調查當中是否牽涉違規活動時,往往會有困難。
操控輪價難以檢舉
近年窩輪成交不斷增加,雖然早前證監及港交所(388)高調宣布正調查窩輪的可疑交易後,窩輪佔大市成交的比例,已由高峯期的26.6%,跌至上周五(16日)的19.3%,但基本上仍維持約佔兩成的水平,反映其流通量仍然很大。
港交所01年修改窩輪的規例前,曾就引入莊家制諮詢市場意見,當時港交所的諮詢文件指出,若窩輪流通量不足是由缺乏買方所引起,將令投資者無法將其投資套現,這問題值得尋求解決方法。
聯交所建議實行的開價盤要求制度,主要是從活躍於窩輪市場的散戶利益,作考慮出發點,此舉能確保那些只持有一般數量窩輪的散戶,也有渠道出售所持窩輪。
不過,有發行商對取消莊家制表示質疑。他指出,市場上並非每隻窩輪都成交活躍,硬性撤銷莊家制,同樣衍生問題。
關注擴差價惹波動
據了解,證監亦關注窩輪買賣差價問題,因為有人會在製造大量成交額後,擴闊買賣叫價的差價,令原來窄幅上落的輪價,突然大上大落,增加投資者的風險。證監將研究是否需要在買賣叫價的差價方面作出限制,以減低市場波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