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特區政府公布政制改革方案的時間愈來愈近,政府方面正透過不同渠道、不同人士披露可能提出的方案,測試社會各界的反應,其中大部份方案都涉及增加立法會的議席,例如直選議席及功能組別議席各增五個議席,令立法會議員的人數增至七十人;而這些作為「試探氣球」的方案的最大分別在於五個功能組別議席如何分配,有的建議五席全數由區議員互選產生以間接增加立法會的「普選」成份,但也有的建議只把部份議席交由區議員互選,另有兩、三個議席則分配予一些新增的功能團體如婦女界等。
也許特區政府希望透過增加議席的數目讓它有多一點空間為立法會增加一點普選成份;也許特區政府不希望開罪現時已擁有功能組別議席的團體故此建議增加議席;但是我們認為,增加立法會議席的數目不僅無助於令香港的政制朝全面普選的方向邁進,更會削弱議會議事及通過法案的效率,對香港是弊多於利的。
目前立法會的直選議席及功能組別議席各佔一半。若果香港政制要按《基本法》所說那樣循序漸進朝普選發展,到○八年的時候,這種直選及功能議席各佔一半的情況應該改變,例如把直選議席的比例從五成增至六成甚至更多,並開始取消原來的一些功能組別議席。只有這樣的安排才能顯示香港正朝全面普選的方向邁進;只有這樣的安排才能向全社會特別是從政的人士及團體發出清楚無誤的訊息,讓他們知道功能團體議席將要過去、政治特權將要過去。
偏偏特區政府卻不願向中央政府爭取、卻不願觸動既得利益團體的利益,竟然傾向建議同時增加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席,令立法會內直選議席跟功能組別議席的比例不變、令香港政制原地踏步、令香港政制未能如《基本法》所說那樣逐步邁向全面普選。像這樣的安排,像這樣的建議怎不讓人失望呢?
即使新增的五個功能組別議席全數由區議員互選產生,它也沒有實質上增加市民在議會的聲音、它也沒有實質上增加立法會的普選成份,反而只會增加政客間、政黨間互相交換利益、互相交換好處的機會,製造更多「枱底交易」。像這種只有利政客政黨,對市民毫無好處的安排怎能讓公眾接受呢?
此外,市民要求的是一個小而有效的政府、是一個小而有效的政治制度;由六十人組成的立法會已相當龐大、已能有效代表市民監察政府運作。再增加立法會的議席數目除了讓更多人有機會當「尊貴的議員」、除了讓議會內的討論更糾纏不清、更費時、更缺乏效率外並沒有甚麼好處,而公眾更要因此而付出額外的開支。像這種既無助促進民選又浪費公帑的做法,公眾怎會支持、怎會滿意呢!
我們認為,特區政府不要再考慮這些不切實際的政改花招了,還是好好為港人爭取普選路線圖、好好為港人爭取普選時間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