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親美疏法國

默克爾親美疏法國

默克爾當選,德國外交不會是施羅德的一套。
施羅德的外交路線,概括而言,就是疏美親歐支持土耳其;說得詳細,就是施羅德反對美國攻打伊拉克,反而跟法國同聲同氣,在歐洲大陸上建立起法德核心,要在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外另起爐灶,由歐洲國家自組快速應變部隊,讓法德成為歐洲的雙頭馬車。
不過,默克爾說,到她執政時,她會親美英疏法國,更不會支持回教國家土耳其加入歐盟。對美英,她表明會修補施羅德在攻伊立場上跟美英鬧翻了的關係,美英當然高興,但分析家科普曼認為她不會凡事跟從美國,例如在《京都議定書》及國際刑事法庭問題上,她的立場都跟美國不同。

歐盟政策將難以推動

默爾克親美英,將使法德關係面臨考驗,分析家格蘭特相信,沒有了德法緊密合作關係,歐盟將很難推動未來政策。此外,默克爾反對土耳其加入歐盟,在電視辯論中多次指摘施羅德在大多數歐盟公民對安卡拉持懷疑態度時,仍支持土耳其加入歐盟,是挑起反歐情緒。
至於俄羅斯和中國的人權問題,默克爾看來將延續現任政府的克制政策,但不會像施羅德一樣,支持歐盟解除對華售武禁令。她又質疑施羅德和普京的親密私人關係,犧牲了德國與波羅的海國家及波蘭剛萌芽的關係。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