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紹興講股:美加流行投資優先股

譚紹興講股:美加流行投資優先股

近日收到讀者email,詢問有關滙控(005)剛在美國發行的優先股(PreferredShare)問題。剛巧在數月前,筆者曾準備吸納一些優先股,但並非滙控,而是美國通用汽車(GM)的優先股。早前GM的評級被國際評級機構大幅調低,差不多逼近垃圾債券級別,部份GM的優先股股價因而下挫,其股息率也相對升至10厘多,極之吸引,令筆者心動不已。
筆者對優先股有較深刻印象,是大約在89「六四」後,因為當時突然有大批富裕的港人移民到美加,他們正是吸納優先股的最佳人選,因為他們有閒錢可吸納優先股來收息,同時亦因入息稅低(因為不用工作),正好享用到優先股在稅務上的功用(註:此乃早年的事,近年美加稅制有無明顯更改則不太清楚)。
優先股除了股息率較高外,在稅項上,有些情況是較定期存款、債券等利息收入為佳,故優先股在美加一向頗受歡迎,尤其是那些高息股基金。不知是否基於這因素,滙控選擇美國發行優先股。
對本港的投資者來講,由於現時港人在收取銀行存款利息、債券利息及股票利息等皆不用繳稅,故在決定投資債券、定期存款及優先股時,較為簡單,只需考慮發行公司的評級、年期及派息率(或回報率yield)便可(註:這僅指香港公司而言,若購買其他國家的投資產品,可能要支付該國的稅項)。

不可贖回最吸引

筆者一向喜歡超長線持有一些不可贖回(Non-callable)的優質高息優先股。「不可贖回」即表示發行的公司不能向投資者贖回該優先股,這便相等於一張永遠不會到期的銀行存款證或債券。讀者不妨想想,若在早年利率高企時,購入一張利率8-9厘甚至10厘多而又不會到期的債券,每季等收息,你話幾「和味」!據聞近年美國的優質藍籌公司已不太願意發行「不可贖回」的高息優先股,有些公司甚至在市場回購,令這類優先股供應不太多(註:此乃指優質公司,並非垃圾股發行的)。
從投資角度而言,優先股的級別高於普通股,但不及債券,因為公司管理層可因應盈利不濟,暫停支付股息給優先股的投資者,但卻不能停止支付債券利息,因為債券投資者可以債權人的途徑透過法律途徑追討利息及本金,但優先股投資者卻無這權利。最後,滙控這次發行的優先股是可在2010年12月16日或之後贖回的,並非如市場所指是不可贖回的優先股,讀者宜注意。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