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免重蹈中海油的覆轍,中石油開始調整海外發展的戰略,低調行事之餘,還以結盟的模式取代昔日單打獨鬥。中石油聯合俄羅斯、烏茲別克、南韓和馬來西亞四國的石油公司合組投資集團,共同開發烏茲別克的能源項目,涉及金額高達二十億美元,折合人民幣一百六十多億元。有專家稱,結盟投資令中國企業獲得勝算的機會較大。
中石油的全資子公司中油國際、俄羅斯盧克海外控股公司、烏茲別克斯坦油氣公司、韓國國家石油公司及馬來西亞PetronasCarigaliOverseas公司九月八日在烏國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開發烏國境內的油氣田。
但奇怪的是,中石油並沒有對外公布任何消息,僅俄國盧克海外控股公司的網站透露了五方合作的內容。五家公司各擁有兩成的權益,開發項目位於烏境內鹹海及附近陸地,預計天然氣儲量為一萬億立方米,同時還可能發現更多凝析油。未來兩個月,該項目將進行可行性研究,產品分成協議預計於明年簽署。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韓文科表示,聯合或獨資發展各有利弊,但如果與其他石油公司聯合收購當地的油氣資源,比起獨自收購來說,成功率相對高一些。而這種聯合收購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外在因素的干擾。報道稱,中石油低調處理五國投資財團的成立,顯然是吸取了中海油此前收購優尼科提前曝光的教訓。
吸取中海油失敗教訓
此次是中石油繼宣布競購哈薩克石油公司股份後,深入中亞腹地的又一舉動。據俄媒體稱,鹹海開採出的天然氣很可能經俄羅斯的管道網進行運輸,也不排除進入中國。而從政治層面來看,發展烏國的能源有助中亞地區的穩定,並可減少中國的後顧之憂。
《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