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震動儀助長者防跌傷

高頻震動儀助長者防跌傷

【本報訊】具有防震功效的鞋履給人輕快、舒適感,卻有可能加快人體防跌機能的退化。香港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系主任梁國穗昨日出席香港預防長者跌倒及骨折國際會議時,建議多赤腳、多行路,有助加強肌肉的防跌功能。該學系又設計出一款減低長者跌倒時受傷的保護短褲,明年中推出市場。
梁國穗解釋,人體失衡時,會透過IIA類肌肉纖維快速收縮而維持身體的平衡,避免跌倒,惟該肌肉纖維會隨年齡增長逐漸退化。研究發現,採用高頻率、低震幅的震動可經骨質感應達至增加IIA類肌肉纖維的肌力,同時又能改善骨質密度。梁國穗稱,雖然市面上防震及充氣的鞋履讓人感覺舒適,但赤腳走路與地面的直接接觸可以帶來一定程度的震幅,從而刺激IIA類肌肉纖維。他又提醒如果只穿襪不穿鞋亦會增加滑倒的機會。

改善平衡及移動速度

梁國穗又在會上介紹一部早期專為運動員使用、售價八萬元的高頻率低震幅震動治療機,該部儀器每秒可輸出三十至四十震動頻率,接受治療者只需每天站在儀器上二十分鐘,便能改善防跌能力。該學系在對長者進行震動治療三個月後發現,他們的平衡反應及移動速度平均上升近五成。
由於長者跌倒,集中在髖部位置的骨折機會偏高,該學系設計出一款切合東方長者身形的髖關節保護器,該條類似短褲的保護器主要採用矽作軟墊,減低使用者跌倒時受傷的危險,預計將於明年中推出市場。梁國穗透露,現正與理工大學共同研製類似汽車氣袋設計的保護褲,當使用者跌倒時,在接觸地面前保護褲已有氣袋張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