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明
中共國家副主席曾慶紅日前來港,先到馬場參觀,跟着去探老人院,探左派工會精選的家庭,最後主持迪士尼樂園開幕,一路笑容可掬。其間還出席官方的三百多人晚宴,致辭強調「求同存異,建設和諧香港」,二十多名所謂民主派議員靜坐一旁,做了曾慶紅和諧論的美麗點綴。
曾慶紅來港那天,說「要聽香港同胞意見」。特特的馬蹄聲,排演多時的老人舞蹈,感恩戴德的精選家庭,販賣童真的米老鼠等等,對曾慶紅來說,一定就代表了香港民情。他滿懷欣慰說:「馬照舊在跑,愈跑愈高興。」
南北朝年間,齊武帝猜忌宗室,「諸王不得讀異書」;到了明帝,猜忌更甚。江夏王蕭鋒才行俱美,為免殺身,實行韜光養晦,自言「寡人聲酒是耽,狗馬是好,豈復一豪於平生哉」(《南史.齊高帝諸子下》)。今天,中共不但禁百姓讀異書,還公然以狗馬聲酒勸天下。蕭鋒當年一定想不到,自己無可奈何的避禍策略,會成為新中國盛世的齊民要術。
舊中國明君施政,首重求言,所以唐太宗一登位就置立弘文館,廣邀天下文儒出任學士,聽朝之餘,即和眾學士「商略政事,或至夜分」(《貞觀政要.崇儒學》)。
新中國領袖則不然,雕盤綺食之餘,決不和百姓商略一句半句政事。
比如說,在歡迎曾慶紅的三百多人盛宴上,只有一位民選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喊出百姓心聲:「平反六四,還政於民,結束一黨專政!」他馬上被五六名大漢抬出華堂。
那時候,曾蔭權正在致辭稱頌曾慶紅功德:「增添和諧,是我們為政的宗旨。曾副主席親切的笑容,謙和的態度,正是這宗旨的最佳體現。」
東漢年間,齊郡掾吏有一次向太守賀歲,門下掾王望舉觴稱頌太守功德:「明君視事五年,土地開闢,盜賊滅息,五穀豐收,家給人足。」座中一位小吏吳良聽得惡心,朗聲說:「門下掾佞諂,明府勿受其觴。盜賊未盡,人庶困乏。」太守斂容說:「此生言是。」宴罷,下令擢升吳良為功曹。吳良恥以言升遷,不肯就任(《後漢書.吳良傳》)。那時候,沒有大漢把吳良驅逐出場以便「求同存異,建設和諧社會」。
新香港的和諧,顯然在於馬照跑舞照跳,在於「曾副主席親切的笑容」式頌詞,在於華堂盛宴上的伴食民主派議員。誰不接受中共親切笑容裏的意旨,誰就是破壞和諧,像梁國雄那樣。香港政制改革報告書快要發表了,曾慶紅來港,當然不是為了遊迪士尼樂園看米老鼠。
他邀得二十多位所謂民主派議員,為《基本法》下民主政制合唱一曲和諧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