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上岸<br>上車落車:志鴻跌剩4%

上市≠上岸
上車落車:志鴻跌剩4%

志鴻科技(8048)屬軟件股,在創業板掛牌。中文名稱似有「鴻鵠之志」味道,英文名稱Excel亦頗有心思。只是,今日股價與5年半前招股價比較,只跌剩4%。
■志鴻在00年6月,以每股1.40元配售1.50億股上市。當年招股章程開宗明義指出,志鴻是「香港銀行及金融界之主要商業應用解決方案供應商(並無『之一』),透過1家合資公司(志鴻擁有37.5%,其餘62.5%持有人包括長江實業、和記黃埔、滙豐控股及恒生銀行),經營應用系統服務供應商業務……。」
單看所提長實、滙控等名稱,志鴻予人感覺來頭不小。更吸引人的地方,是長實是志鴻的第2大股東,持有志鴻1.43億股,佔發行股數14.54%。大股東兼主席徐陳美珠,持有5.66億股,佔57.48%。時至今日,志鴻仍有兩名董事,來自長實的董事局。志鴻00年6月30日掛牌,當日最高1.93元,撲火燈蛾高追理由,是志鴻有「超猛股東」長實。5年半下來,志鴻跌至5.6仙,較最高價蒸發了97%,較招股價蒸發了96%。大股東所持5.66億股,當年一度價值高達10.92億元,當年可買1幢數十層高的商業大廈。今日只值3170萬元,只可買長實大坑道(或渣甸山)名門1個中型住宅單位。引用《信報》國金外望作者方卓如之言,原來「上市不是上岸」。

名牌≠股價保證

長實持有二三線股、六七線股極多。聯交所網頁大股東欄,長實持有?曾持有重大權益的股份,篇幅長達40頁。
■大財團、大企業、名牌基金持有上市股票,通常予人信心感覺,但並非100%保證所持屬於擲地有聲股票。泰興光學(389)月前出事前,除了最大股東馬氏家族(16.22%)之外,最大股東依次是摩通(14.37%)、Citigroup(9.38%)、ArisaigPartners(7.31%)、摩根士丹利(5.35%)、CapitalGroup(4.33%)、鄧普頓(3.96%)、Mattews國際(2.94%)。當然還有其他類似歐亞農業等的例子。
●今年6月5日寫過,上市創業板股份,有1/9停牌。未停牌的,大多數交投似有還無。創業板這個攤子,如何處理,聯交所諸公大概傷透腦筋。
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