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許「行政主導」,先把所謂行政會議架空掏空,政改方案等重大政策,概不經行政會議拍板,省卻了董班子時代「議而不決」的瞎纏,果然許多決策,有如沖曬照片,效率高了許多。
行政會議許多人員,自然不滿,認為「大權旁落」。為甚麼?因為所謂行政會議的「大權」,英殖的行政局從來沒有,卻是董時代縱容成的。
董首任內,由於剛過渡誕生,要酬謝各方勢力扶董功勞,所謂行政會議,鍾士元爵士以下,由餘孽頭子到老左派人員五湖四海,山頭代表比油蔴地榕樹頭的各大社團堂口更為紛雜。
首屆施政失敗,行政會議又改組為所謂「高官問責制」,這次更藥石亂投一把抓,竟然延引民建聯、自由黨、工聯會等頭目入局,另加空降部長,組成所謂「執政聯盟」。結果二十三條立法,田少在行政會議內率先起義反董,「執政聯盟」崩盤,市民才發覺,這個「聯盟」與董某各懷鬼胎,「只有辱,沒有榮」。
董班八年,禍港敗政,禍根就是這個中國小宮廷的行政會議——一盤散沙,妃嬪失和宦戚爭寵,喧囂八卦,到得崇禎帝自縊煤山,李自成農民起義的火光熊熊。「行政會議」的後宮奴婢,早已收拾細軟,互相踐踏,各自逃生。
「君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今天曾爵士即位,又豈能不吸收教訓,見「行政會議」如見鬼魅,躲得遠遠的?
何況當年董朝行政會議,當曾蔭權被勒令「揸掃把」做清潔大隊長時,行會的一些當紅人物,不把這位香港仔放在眼內,認定他從此官運到頂,單打呼喝,不假辭色。沒想到時來運轉,掃把爵士稱王,中國人相信「有仇不報非君子」,今天給行政會議一人一雙鐵小鞋穿一穿,自是君子之舉。
當年鄧小平被流放江西八年,被打倒兩次,卧薪嘗膽,一旦出柙回朝,不也是先收拾當年政治局中害過他的紀登奎、吳德、吳桂賢一類,還把批鬥過他的紅衞兵頭頭聶元梓判處十八年徒刑嗎?
事事繞過所謂行政會議,恩怨分明,而且也回復英殖舊制,把行政會議由一個惡紫奪朱的決策機構,撥亂反正,還原為一座塑膠花草的「諮詢機構」。何況英殖的前行政局,頭面人物如鍾士元和簡悅強,做一輩子春秋夢,也不敢夢見自己有一天能做港督,故亦不會暗中破壞戴麟趾麥理浩等的管治權威。特區「行政會議」,淪為笑話基地,早被董特首改造了遺傳基因,狎玩至盡,留來何用,不如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