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健康與醫療發展諮詢委員會決定成立一個專責小組,深入研究醫療融資方案,預料明年初提交具體建議。政府七月時推出「創設健康未來」討論文件後,不少意見均不主張依靠稅收或供款等單一的融資方案,卻大致上同意加強基層家庭醫學的服務模式。
加強基層家庭醫學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發言人稱,該委員會決定成立專責小組,深入研究融資問題,該局會邀請如財務及經濟等專家加入。該委員會成員史泰祖說,自「創設健康未來」討論文件推出後,市民的意見都贊成家庭醫學模式的基層醫療,及非常關注未來如何融資,各方回應均不支持只靠單一的融資方案。
身兼委員會基層醫療工作小組成員、香港家庭醫學院院長鍾子能說,基層醫生可以起把關作用,令資源運用更恰當,「可以令到政府嘅資源運用更加好,有啲巿民當急症室係家庭醫生,坐一日都肯制。」
他坦言婦產科、內科及外科等專科向來受醫科生歡迎,家庭醫學過往並非受歡迎科目,但近年因公立醫院專科職位競爭大,升級機會微,不少學生轉投家庭醫學懷抱。
他解釋家庭醫學學生需修讀六年課程,其中兩年在醫院接受訓練,其後四年到社區工作,在普通科門診部、醫院職員診所、大學診所等跟隨「師傅」一對一學習,累積診症經驗,再考取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資格,現已考獲資格者約一百六十人;而供現職醫生報讀的一年制文憑課程,已約有百人取得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