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太湖大閘蟹今日正式在香港發售,吃大閘蟹旺季開始。不過,本報上周在市面上購得兩隻太湖大閘蟹及一隻「六月黃」,交由化驗所化驗後發現,三個樣本的砒霜(即重金屬砷)含量全部超標,部份樣本更含鎘、汞等重金屬。業界指太湖今年刮了三次颱風,或令水質受到影響。食物環境衞生署昨表示,若發現大閘蟹含超標重金屬,會要求停售及追查來源。 記者:雷子樂
本報記者在上周五於銅鑼灣老三陽、尖沙嘴上海三陽泰記,分別以四十九元和三十元購買了兩隻太湖大閘蟹,再到九龍城的鴻福號南貨,購買了一隻二十元的太湖「六月黃」,交由香港通用公證行有限公司化驗各樣本是否含有砷(砒霜)、汞、鉻、鎘、鉛等七種有法定含量上限的重金屬,及有沒有禁用抗生素氯黴素等。
三樣本同時含有重金屬
化驗所提供的測試結果顯示,三個樣本都被驗出有砒霜,含量全部超標。老三陽大閘蟹的砒霜含量達百萬分之一點四五、三陽泰記的大閘蟹砒霜含量達百萬分之一點四七、鴻福南貨號的樣本砒霜含量更高達百萬分一點五三,全部超出《公眾衞生及巿政條例》規定,蟹肉的砒霜最高准許濃度不可超百萬分之一點四的上限。
老三陽的大閘蟹重金屬含量最少,除砒霜外,被驗出含輕微的鉻和鎘;三陽泰記的樣本則含汞、鉻、鎘,但沒有超標;鴻福號的樣本含鉛、鎘等共五種重金屬。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陳竟明表示,內地在農地落砒霜毒老鼠,估計砒霜隨雨水流入湖內被大閘蟹吸收。他指砒霜含量雖只輕微超標,但也不宜進食太多,以免影響肝功能。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說:「呢啲化學物質,最煩係煮又煮唔走,洗又洗唔甩。」小量進食雖對人體不會有即時影響,「但係魚又有事、豬又有事,乜都食啲食啲,長年累月就難保唔會出問題。」他建議食環署從源頭着手,跟內地部門合作,確保輸港的大閘蟹不受水質污染。
食環署正抽驗市面樣本
對於店舖出售的大閘蟹被驗出砒霜超標,銅鑼灣老三陽負責人祁廣楠昨表示,大閘蟹全在太湖中心養殖,水質一向可靠。他指太湖今年刮了三次颱風,下了連場大雨,估計是雨水將附近泥土的雜質沖入太湖,令水質受到輕微影響。但他仍認為市民可安心食用。
上海三陽泰記負責人謝傳根表示,店內出售的太湖大閘蟹已化驗出不含抗生素和孔雀石綠。他指太湖橫跨浙江、江蘇、安徽三省,「附近可能有工廠,難保水質一啲都唔受污染。」九龍城鴻福南貨號負責人婁柏見表示,蟹源來自太湖,他估計市民今年食蟹信心會下跌,入貨量已較去年減半。
食環署昨表示不評論個別測試結果,但指若發現大閘蟹的重金屬含量超出標準,會要求供應商停售及追查來源,並可能提出檢控。署方正抽驗市面上的大閘蟹,暫未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