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聚頭,談到達標的問題。達甚麼標?就是每個家庭生三個小孩。
有兩名孩子的A努力慫恿結婚頗久但沒有孩子的B,追隨曾特首的呼籲生三個小孩來負擔一下「社會責任」,減輕人口老化問題。B反而策動A多生一個,他才開始展開「人口補完計劃」。A與B都是高收入人士,但仍覺得生兒育女是件十分吃力的事。尤其是教育,若追求上等教育,單是學費一項,已是許多平民百姓的總資產。我理解A的苦惱,雖然我不相信名校一定能教出好孩子,但至少把握會高一些。
一天我搭巴士,上層最後一行有三個小學生,大概是三、四年級吧,他們共玩一部手機比賽誰的得分高。本來不會引起我注意,但他們一邊玩,一邊旁若無人地說着粗話,其流利程度一般大人聽了也會汗顏。
我無法得知三個小孩說粗話的習慣是由於家庭關係,還是由於學校沒發現並矯正,但他們給我的感覺是,說粗話是一件可以炫耀和自豪的事。我亦能肯定,他們經過了充份練習才有今天的成績。如果有一科「粗話口試」讓他們參加,肯定能同中狀元、榜眼和探花。
作為家長的你,如果發現孩子的同學是那三人組,會選擇同情地理解他們的成長背景,還是趕快幫自己的孩子轉校?
李樹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