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削的哲學 - 陶傑

剝削的哲學 - 陶傑

迪士尼涼薄無情?因為「樂園」的老闆本來就是這樣的人。
洛杉磯迪士尼樂園開幕後不久,和路迪士尼帶自己的太太莉莉安微服巡察,守大門口的職員認得老闆,不認得老闆夫人,美國人作風,要夫人買票。迪士尼二話不說,把這個公事公辦的職員炒了魷魚。
至於工錢微薄的「剝削」,和路迪士尼一向相信中國儒家思想: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三十年代,和路迪士尼登廣告招聘卡通,一星期工資十五美元,他的經理告訴他:社會經歷大蕭條,十五美元的周薪是不夠的。迪士尼說:他來我這裏工作,我還會教他許多卡通的畫法,我會給他許多靈感,應該他付我錢,十五元周薪,我已經虧本了。

只有大人物和名牌有資格「剝削」。今天的迪士尼,如果向香港中學生開一個訓練班,每周只付十五美元(不要忘記七十年來的通脹之差),要家長為小孩自付來回機票和食宿,家長爭領報名表,你猜會不會排長龍?一定會。因為一生的履歷,有迪士尼這個名字,幾乎是孩子將來一生高薪厚職事業成功的保證。
店大欺客,老闆的名氣大也欺負夥計,所以老牌企業都有Cadet這個職位,在滙豐銀行、英國政府外交部、路透社,當一個小小的Cadet,不要計較薪酬低,不要介意受剝削,不要想着八國聯軍和鴉片戰爭,開開心心地由低做起吧。
連大律師,畢業之後還是叫學徒——Pupil,一個多麼謙恭的名詞。擁有法學士學位,年輕有為,穿着威嚴的黑袍,但甚麼都不是,你還是一個Pupil。
人生的道路很長,越年輕,越不要介意薪酬和職銜的名號,這一切都是名相,只要老闆的名氣夠大,寶號的招牌在國際靈光。
香港的僱主埋怨年輕人吃不了苦頭,不肯接受低薪,問題的道理,是Yes和No——老闆剝削一個年輕人,但同時能讓他學到終身受用的一套本領嗎?還是只叫他替老闆娘挽紙袋、抹汽車,身兼菲傭職務,然後告訴他:多吃苦中苦,這樣對你好。
迪士尼剝削?或許是,有時受削剝是最好的學習,有時不是。老闆付出十五美元周薪,還不夠乘車由天水圍到中環?如果他是和路迪士尼就好了,但如果香港有如此老闆,香港特區政府還需要迪士尼園來挽救經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