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改革窩輪市場的誤解

英之見:改革窩輪市場的誤解

交易所擇善固執,沒有因為輿論的壓力,去限制發行商增發窩輪,是值得支持的決定。不少人以為限制數量,扭曲供求,將窩輪當成莊家股炒,會對散戶有利,是大錯特錯的想法。假如遊戲規則改變,出現這樣的情況,相信散戶只會輸得更慘。
是不時出現正股走勢和窩輪背馳,理由不是增發,而是增發不足,令窩輪之前的價格偏高,由偏高水平回到正常,才令走勢背馳。小投資者從來只投訴正股升認購輪不升,卻不理正股跌認購輪不跌,或者正股未升認購輪先升等不合理現象。為了增加炒味,發行商往往不會盡力維持秩序,任炒家舞龍咁舞,才令之後正股窩輪走勢背馳。
無限量增發表面恐怖,但窩輪不是郵票油畫等只有主觀價值的藝術品,而是存在套戥價值的金融工具。假若個別窩輪價格偏低,一定會引來大戶買入作套戥之用,不是用來炒,而是可以透過沽空正股沽空期權甚至發行另一款窩輪來套利。C記在散戶市場沒有地位,旗下卻有甚多超級輪,便是因為肯蝕底,以較便宜條件賣出,大戶甚至其他發行商,便相當樂意光顧。

解決方法在教育

和期權相比,窩輪的優勢是市場效率高交投旺盛。壞處一是不能沽空,只靠發行商力量壓價,壞處二是計五天平均價以現金交收,「嘜價」行為太過明顯,令持有人相當不利,這些現象更加值得檢討。
在現行機制之下,窩輪主要問題是容易偏高,而不是偏低,限制發行量只會令問題更加嚴重。出現這樣的訴求,難怪大部份人仍是輸多贏少。
稍事收斂之後,窩輪市場一定會再活躍,交易所不必介意輸打贏要的投訴,盡力令遊戲規則更加公平,而不是更加受歡迎。其實整個矛盾的最終解決方法,一定是投資者教育,不過現在的推廣工作,幾乎由發行商一手包辦,莊家教客仔下注,怎能夠有期望。而且賭仔性格極度自我,如果真有慧根,窩輪在香港發展歷史過10年,也不會仍是問題多多。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