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股繼續其「升空」之旅,日經225指數昨日收12986點,升152點或1.19%,相比其他「投注站」,甚至歐美股市,可謂一枝獨秀。
投資者對日股情有獨鍾,其實不難理解,首相小泉純一郎領導的自民黨,日前以壓倒性勝出眾議院的選舉,意味全球最大的金融機構──郵政系統改革有望,好處是減輕政府開支負擔之餘(可逐漸削減高達10萬僱員,亦即總數的三分一),私營化還可提高不同環節如金融部門之效益,為政府庫房帶來更多進帳,此消彼長,勾畫出如此美好的圖畫,又怎不教投資者心雄?
前日日本央行副行長岩田一政向外界表示,日本已十分接近改變其超寬鬆的貨幣政策,換言之央行將逐步降低其向市場注入資金目標。
岩田一政被喻為央行政策委員會中屬溫和派人物竟在此刻發出如此言論,是否胸有成竹意識到通縮在不久將來會消失,或是被早前發表「理想」的8月份銀行信貸率──7年來首次錄得上升──所「蒙蔽」(筆者於9月10日欄指出魔鬼在細則之中,其實大銀行信貸仍極審慎)?
日央行操之過急?
筆者於去年已看好日股,主要是小泉所推行的政策或措施開始見成效之故,然一個受過重創的大經濟體系要在短期內恢復元氣,實談何容易。
不過買股票乃是看好經濟甚或企業前景,部份優質股市盈率偏低,不買更待何時?然則要全面復甦,光靠出口實不為功,還須內部需求及消費(佔GDP超過一半)pickup才能有奇迹出現,按目前日本內需情況來衡量,儘管稍有起色,但卻並不明顯,故在此時唱要收緊貨幣政策,是否適合?利率假如因此上揚,對債台高築的日本政府豈不製造更沉重包袱,這又是否明智?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