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豪華車展前日開展不消半天,一名內地人便一擲七百萬元把名車開了回家!中國這個全球第四大產車國,消費力的確驚人,但轎車出口卻只得一萬多輛。一名汽車業高層陳先生說:「我去過非洲,當地人最大心願是買一輛內地製造簇新的轎車。」這說明了汽車出口是中國「另一片天」,中國只是欠缺怎樣建立自己的品牌。
全球汽車出口「老大哥」日本,年產約一千七百萬輛車,半數都出口;與中國年產五百多萬輛,但出口轎車才一萬輛比較差別甚大。陳先生說:「內地品牌汽車的引擎和零件質素不差,可以比得上十年前的韓國車。以中國針對用家市場發展私家車只有五年的短淺經驗,技術發展其實很迅速。」不應找它跟生產汽車有過百年歷史的歐美比較。
國內三品牌走向國際
最近,吉利、奇瑞、華晨等內地汽車品牌都相繼走出中國。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今年首季奇瑞和吉利等內地品牌一共出口四千多輛轎車,較去年同期勁升十倍。內地品牌華晨今年亦將有首批車銷往德國。
不過,市場對國產牌子能否在美國市場踏穩陣腳,仍然抱懷疑態度。當奇瑞公布與美國夢幻汽車達成協議,二○○七年開始在美國銷售汽車時,馬上引來市場揣測:憑其較市價低三成的價格策略,是否足以俘虜美國人的心;奇瑞要成功,還需證明自己質量好,兼且要投放大量資金,建立龐大銷售渠道。
陳先生認為,低價國產汽車品牌出口前景遠大,他們缺的其實是推銷和建立品牌的竅門。事實上,奇瑞便聰明地找外國公司替其推銷品牌和度橋宣傳。
奇瑞找外國公司包裝
有汽車研究員分析,中國汽車「走出去」仍然長路漫漫,例如能否緊守知識產權,車子技術質量是否達標,有無足夠的零件供應及維修保養等方面,都是有關行業要面對的重大挑戰。一名德國名牌車負責人坦言,中國造車經驗不多,個別車在安全問題上未達標,也屬正常。
本報記者/中華汽車網/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