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用ELN降投資風險

陸叔理財:用ELN降投資風險

近年ELN相關產品的變化愈來愈大,好像過去只與單一股份掛鈎的產品結構,轉向同時間與多隻股份掛鈎,而最大的轉變是產品趨向以較短的投資年期作招徠。事實上,目前投資市場的變化較以前大,產品鎖定投資年期愈短,投資者的機會成本也愈低,所以像早年大行其道的保本基金般長時間鎖定投資年期,已不合時宜了。
近日長實透過投資銀行發行了1隻名為「長盛」的股票掛鈎債券,與數個月前推出的「長豐」債券有所不同。後者的賣點是債券與6隻大型股份掛鈎,全期3年,固定票息共12厘,若果產品在指定觀察期內的平均收市價高於行使價,便額外派送14厘的債息,即票息回報率介乎12厘至26厘。

與3大股份掛鈎

今次「長盛」的鎖定投資年期只有兩年,結構上亦只與滙控(005)、恒生(011)及中石化(386)3隻大型股掛鈎。產品最大的賣點是潛在回報不設上限。長盛首6個月提供了投資債券本金的6%票息回報,而額外的潛在回報則取決於3隻正股在這兩年間,正股股價與行使價的比較。
此產品設定了1個鎖定利潤機制,簡單而言,如果在這兩年的投資期內,3隻股份於任何1日的收市價,同一時間相等於或高過行使價的110%,便會啟動鎖定利潤機制,投資者最少可獲得額外本金額10%的回報。至於能否有再進一步的回報,則取決於3隻股份的價格表現(以表現最差的1隻作計算基準)。
舉例而言,於兩年後的到期日,滙控、恒生及中石化的回報表現(將最後的結算價跟債券發行時的初步價格作比較)分別為+10%、+8%及-6%,此組合表現已「啟動」了鎖定利潤機制,那額外的10%已是保證回報了,但由於3隻股份中表現最差的中石化,其表現低於那保證的10%回報,投資者不可再有進一步的回報。換言之,投資此債券的總回報是本金的6%(首6個月的票息回報)再加上10%額外回報,即投資本金的16%回報。
如果於到期日時滙控、恒生及中石化的回報分別為+20%、+16%及+19%,又假設此組合表現已觸動了鎖定利潤機制,由於在此情況下,最差表現的恒生亦有16%的增長,已超過了10%的保證回報,所以額外回報部份將會是本金的16%(取較高的回報率作回報基準),換言之,投資此債券的回報是本金的22%。

長線看好可考慮

上述是投資此產品回報最理想的情況。相反,組合若沒有觸動鎖定利潤機制,投資者只可取得固定的票息回報,又或者如傳統的ELN一樣,在到期日時進行換股,至於所換取的股份,則是3隻股份中表現最差的1隻。
至於此產品適合哪一類投資者呢?如果中長線看好此3隻股份,但又礙於目前看不清此3隻股份的走勢,則可以買入此債券,收取債息回報,待日後此3股上升時再賺取額外的回報。
當然,有投資者會質疑,如果看好此3隻股份,為何不直接買入正股?其實答案非常簡單。因為萬一整體市況逆轉,股價不升反跌,便可能要「坐艇」。此債券的結構是當投資期內正股價格低於或等於行使價的80%,才須要換股,換言之,如果目前或短時間內對此隻3股份的走勢沒有太大信心,則可透過此債券去分散風險,最低限度在等待買入的時間當中,可收取保證的票息。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