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地帶:貝類海產烹前應先浸於水中

健康地帶:貝類海產烹前應先浸於水中

隨着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影響到食物質素,特別是海鮮類食物很容易受到海水中的細菌或毒素污染,若處理不當,進食這些受污染的海鮮後,就會感染食物傳染病,甚至出現中毒情況。

毒素會積聚在組織內

水生雙殼貝類動物,如蠔、蜆、青口、螺、扇貝及帶子等,屬濾食性生物,是以吞吐和過濾的方式來吸取水中養料,及將體內廢物排泄。當發生紅潮(即含有毒素的海藻大量繁殖的現象)時,生長於附近的貝類動物可能以這些毒藻作食物。這些毒素會積聚在貝類動物的組織內,尤其是在內臟部份,因此毒素是耐熱的,故不會因加熱烹煮而分解,當人們吃了這些受毒染的貝類動物,就會引致貝類中毒。
貝類中毒可以分為四大類。

1.麻痹性貝類中毒:這是最常見的貝類中毒,具致命性;其症狀發作迅速,包括麻痹、口部周圍感到熾熱、發燒、出疹、動作機能不協調等,嚴重更會出現呼吸困難,引致死亡。

2.下痢性貝類中毒:嚴重程度屬中度;症狀涉及胃腸道,包括惡心、嘔吐、腹瀉、腹痛及痙攣。

3.神經性貝類中毒:較罕見,嚴重程度屬輕度;症狀包括面部肌肉發麻、冷熱感覺顛倒、心搏徐緩及瞳孔擴大等,症狀會在數天內徹底消散。

4.失憶性貝類中毒:嚴重可以致命;症狀涉及胃腸道失調及神經紊亂,包括嘔吐、腹部痙攣、腹瀉及頭痛,尤其會導致短暫失憶。
要預防貝類中毒,在購買、清洗及烹煮貝類海產時都應遵守衞生守則。購買時要留意貝類海產外殼完整和沒有異味,切記光顧信譽良好及持牌的海鮮店。清洗時要用清水將貝類海產的外殼洗刷乾淨,並將其浸於清水中一陣子,待貝類動物自行過濾體內的污物。食用前必須把貝類海產徹底煮熟,建議每次進食較小份量,同時避免進食其內臟、生殖器及卵子。
撰文:米施洛營養護康中心營養師梁佩妍
原文可於以下網頁瀏覽﹕www.mslhk.com
逢周二至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