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眾議院選舉,自民黨獲得空前勝利,與聯合執政的新公明黨得到四百八十席中的三百二十七席,超過三分之二。自民黨本身獲二百九十六席完全超乎該黨預料之外,因此東京比例區的提名名單人數還臚列不足,竟然白白送了一個議席給民主黨。自民黨在從來沒有贏過的都會區、城郊區都獲勝,還打破高投票率不利依賴組織票的自民黨的神話。
劉黎兒 旅日作家
小泉的魅力動員了大批從不投票的年輕人投票,自民黨本身大量換血,有八十三位新議員當選,已經被徹底改造成了「小泉黨」。與其說這是一次選舉,毋寧說是徹底成功的「小泉革命」。日本刮了一次大型小泉颱風!他是日本史無前例的非協調型領袖。
這次自民黨的勝利可說是小泉的勝利。當初小泉要解散眾議院時,所有人都認為這是自殺行為。他出身的派閥會長森喜朗及新公明黨都強烈反對,更有人稱為「自爆恐怖解散」或「沒有勝算的解散」,認為他比怪人還怪。但解散後小泉的支持率立即上升百分之九,證明他是對的。
獨特政治嗅覺
許多日本政治評論家不得不佩服他,認為他的政治手腕乍看無計劃、冒失鹵莽,但其實是基於自己獨特的政治嗅覺下決定。如果不是怪人,絕對無法贏到這個程度。
小泉的怪招是甚麼?首先,他的口號單純明快,就是「別阻止改革!」、「搞垮自民黨!」。改革、搞垮等字眼,原本都是反對黨的專利,現在都變成小泉的招牌。
尤其是小泉喊出「為了改革,我死都行!」迷死無數年輕人,覺得他太酷了。他高明地將反對郵政民營化的人打成守舊派,贊成者奉為改革者,並進一步變成善惡對立的構圖。他也擅於操作形勢,近七成日本國民等於買票進「小泉劇場」看戲,他推出的「女刺客騷」也場場爆滿,所有人都當選。
相對於此,在野民主黨因黨魁岡田克過於年輕,必須顧及黨內均衡,無法提出徹底改革的方案,對於改革反而採取守勢,只疾呼「交出政權!」但在當前的日本,政權更替毫無現實感,國民覺得人才、經驗不足的民主黨喊的口號非常空蕩。民主黨從九八年建黨後,每經選舉都大躍進地成長,大選前還被看好可能上台當家;這次慘敗,讓日本兩大政黨輪流執政的可能性無限延後。
改造老舊黨紀
小泉另一重要成功因素,是他將原本只顧既得利益,如企業、官僚的自民黨,改造為符合國民利益的政黨,朝着廢除派閥政治、掃清金權政治的大道邁進。他以自民黨黨魁身份搞垮老舊的自民黨,促使蛻變再生。
日本背負七百七十兆日圓赤字,而且急遽高齡少子化。日本國民對此非常不安,都感到需要變革,像小泉如此有決策力的領袖,正是焦慮時代理想的領導人。小泉是日本戰後唯一表示「改革不成,我就下台」的負責型政治家,相比以前的領袖都是協調型,凡事都由大家決定,所以誰也不必負責。
注重形象外觀
小泉不然,這次選舉,他在事前設定議席目標,如果達不到就下台。他將日本選舉轉換成類似美國總統選舉,所以黨魁的語言、經驗,乃至服裝,都成為選民的選擇對象。
小泉在選舉期間,只穿淺藍色系的襯衫,以及接近白色的淺灰長褲,平時也頂多穿着衣料很薄的淺灰西裝,讓人感到他的確不同於傳統老舊的政治家。但是這樣有決斷力而肯負責的領袖,大都是右傾的政治家。不僅小泉,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亦然,對內是革命家,對外則始終是欠缺反省的日本人。小泉劇場第二幕在國內或許是徹頭徹尾的改革,但亞洲各國卻開始擔心他隨時會趁勢去靖國神社參拜!
…………………………………………………
編按:作者居日二十多年,曾任報章特派員,採訪政經新聞。近年轉為全職作家,以觀察日本社會及流行文化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