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索菲亞大教堂 - 李純恩

聖索菲亞大教堂 - 李純恩

在哈爾濱街頭閒逛,到處都可以看到以前俄國僑民留下來的老房子,屋頂尖斜尖斜像個「合」字,以便在冬天大量積雪的時候卸去雪的重量。屋子門前多數有棵大樹,枝葉招展,風一吹過,整棵樹就扭動起來。到了深秋,樹上的葉子黃了,風一過,成片成片飄散下來,在陽光照耀下,如半空灑下耀目的金粉。
這些老房子擠在後來中國人自己建起的簡陋樓房之間,那些樓房就跟簡化了的漢字一樣,只求實用,平平庸庸,其糙不堪。一比之下,這些尖頂的老房子,高低有致,布局細膩,雖經歷了翻天覆地的歲月,裏面爛成何等模樣不可知,但門面所見,風韻猶存,像一個一個遺世的故事,讓人好奇,也心癡。

要是數標誌性的建築,那就一定是聖索菲亞教堂了。這座遠東最大的東正教堂,初建於一九○七年,是當時沙俄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的隨軍教堂,開始建得很簡陋,有個叫伊.費.赤斯嘉科夫的俄國茶商看不過眼,自己掏腰包,在同年修了一座全木結構的教堂。四年之後,其他俄國僑民又集資在教堂的木牆外面鋪上一層磚牆。到了一九二三年,教堂第二次重建,歷時九年,就建成了現在我們見到的這一座。
那天我到聖索菲亞大教堂廣場的時候,太陽已經西斜,將一座宏偉的紅磚教堂照成明暗兩色,餘暉灑在頂部的「洋葱頭」上,泛出耀眼的金光。從下仰望,教堂宏偉壯觀,建築精細複雜,明暗之間磚磚相扣,小小的局部,都是一幅精妙的構圖。
深沉的紅磚,拱着墨綠色的穹頂,穹頂上竪着金色的十字架,成群的白鴿像精靈一樣在夕陽下圍着教堂盤旋。此處已是哈爾濱的一大地標,只是恍惚間,以為到了莫斯科紅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