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赤縮減至579億 未反映風災影響<br>美生產物價僅升0.6%

貿赤縮減至579億 未反映風災影響
美生產物價僅升0.6%

美國生產物價連升兩月,但上月增長速度減慢。至於該國前月的貿易赤字則出乎意料地收窄,受惠於出口總值創新高,但對華逆差再破紀錄。不過,有分析員指出,受風災影響,美國未來數月的生產物價和貿赤料趨向上。

【本報綜合報道】美國生產物價指數(PPI)在8月份上升0.6%,增幅細過市場估計的0.8%及7月份的1%,原因是能源價格其間的升幅由4.4%放緩至3.7%。撇除食品及能源項目,核心PPI於7月上升0.4%後,上月無升跌,較預測的上升0.1%溫和,反映汽車與電腦跌價。
與去年同期比較,上月PPI升5.1%,增幅大過前月的4.6%,是接近15年來最急勁。核心PPI按年升2.4%,惟增長不及前月的2.8%。

按年增幅15年最大

上月PPI數據顯示,美國遭颶風「卡特里娜」吹襲之前,當地通脹持續受控。但GlobalInsight美國研究部主任高爾特說,不少公司已表明難以全數承擔上漲的成本,並須轉嫁開去,所以核心通脹應會在跟着的幾個月趨升。
一些經濟師認為,聯儲局有條件暫緩加息,藉以緩和風災對經濟的打擊。然而,大部份華爾街大型證券行仍相信,聯儲局下周二傾向再加息0.25厘。
對外貿易方面,美國7月份貿赤收窄2.6%,從6月的594.9億美元(原先純計為588.2億美元)縮減至579.4億美元(約4519.3億港元),細過市場估計的598億美元,理由是出口總值創新高,以及能源漲價削弱對進口藥物、衣服及民航機的需求。
7月份出口總值升0.4%,達致1062.4億美元的歷來最高水平。進口總值卻減少0.7%,降至1641.8億美元。

對華逆差再創新高

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於前月微增0.3%,創下176.5億美元的新高峯;今年頭7個月對華貿赤達1077.4億美元,大漲29.2%。美國對歐盟貿赤擴大3.9%,至112.1億美元。至於美國對日本的逆差則縮窄4.5%,達66.3億美元。
滙豐銀行(紐約)策略師林奇說,7月份貿易數據未能反映油價近期升勢,及風災造成的廣泛影響,其重要性大打折扣。ActionEconomics美國經濟師英格倫推測,美國貿赤將於9月和10月再次擴大。